言之有理,如果真有快递系统,官员吏员不会反对。工、农等靠云游人送信的,也不会反对,商人更加不会反对。”

    司仓参军孙应元,捋着胡子说:“如果快递存在,士农工商都会使用,省钱省力省心。在外任职的官员,远离故土的军士,远嫁在外的女儿,经商在外的商人,都不会吝惜些许钱财。”

    “既然众叔伯认可,那我接着说”,武康心情很好,继续长篇大论:“快递的存在,会助长百姓通信需求,朝廷挣钱是肯定的。每挣一文钱,国库花销就少一文。如果政策、管理得当,也许五年后,驿站系统收支平衡。也许再过五年,系统每年反哺国库五万贯。”

    会场寂静无声,随之交头接耳。武康信心满满,后世那些快递大拿,都挣得盆满钵满。几分钟后咳嗽声响,会场安静下来,崔义玄吩咐书吏:“今天的谈话内容,必须一字不落记下。变之,你继续!”

    一张写着“军心”的纸,挂在钉子上,“除了经济,朝廷还能得到军心。上番或出征的将士,挂念故土家园,整天牵肠挂肚,甚至归心似箭,士气自然不高。更加严重的是,在军营互相传染,后果不堪设想。”

    武康继续道:“此刻家书来了,得知家里安然无恙,心情自然高兴。一个府兵愉悦的心情,能传染一火,一火传染一队...整个折冲府士气高昂。同时,府兵给家里回信,安家人的心。双方都会感激朝廷,既得军心,又得人心。”

    “变之且慢”,崔义玄摆手打断,吩咐于洪志:“此乃军政大事,于指挥拿我印鉴,召集所有不良人,严密把守州衙二堂,禁止任何人踏足,违者格杀勿论!”

    于洪志应诺而出,崔义玄向书吏下封口令,示意武康继续。

    “养老官”的纸挂上,武康继续讲:“每个州、县都有养老官,领着朝廷的俸禄,整天游山玩水、无所事事。一旦快递系统成立,把他们全部踢进去,别的不说,代写书信总会吧?”

    脑海闪过赵别驾讨厌的脸,恶趣味十足道:“老百姓大多不识字,让养老官去驿馆任职,写寄出的信,读收到的信。百姓省下写信钱,更加感激朝廷仁政。官员尽其用,百姓感激情,一石二鸟。”

    话音落,卢怀远戏谑道:“为了不去赵别驾那练字,二郎无所不用其极啊,典型的公报私仇!瞧瞧你的字,一点长进都没,狗刨涂鸦似的。我家五娘的字,都比你写的好,要不...拜五娘为师?”

    吃吃笑声响起,大佬们又乐了。武康尴尬红脸,感激挂上“官吏”纸,转移话题道:“官员有定数,一个萝卜一个坑,快递系统成立,会生出许多官吏位。”

    大佬们连连点头,新的朝廷机构,意味着新的官位,无论五姓七望,还是寒门士子,都不会反对。读书人的本质:谁让我当官,我就奉谁为总裁,鞍前马后效力。总裁无论是汉唐,还是蒙元满清,都无所谓的。

    武康继续道:“还有那些书生,整天无所事事,作无病呻吟的诗。招聘他们做书吏,写信读信勤工俭学,既能养家糊口,又能增长见闻。这样一来,驿馆就是人才市场,朝廷肯定欣然接受。”

    挂上“总结”纸页,总结道:“成立快递系统,朝廷投资少,受益异常高。得巨额铜钱,士农工商军的忠心,安排朝堂冗官,获人才储备库,一举数得呀!另外这是新兴事业,不会触及别人利益,反对呼声应该很小。”

    众大佬瞠目结舌,看怪物似的瞅着武康。崔义玄心潮澎湃,强自平复心情,淡淡说道:“想要说服朝堂,这些远远不够,还有许多难题。首当其冲的,是驿卒的贪污。”

    “崔公言之有理”,司兵参军秦礼,补充道:“我想寄信到长安,去驿馆要花五十文,私下找跑驿的驿卒,三十文就能收买。驿卒送信到长安,独吞三十文,朝廷一文也落不到。”

    武康早有准备,挂上“邮票”纸,言辞凿凿:“所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