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更加的贫穷,虽然最后以赵国胜利而结束,但是赵国消耗的人力与资源,就这样白白的没了。

    而且在赵国人看来,魏国亡赵之心不死,要想自保,就要首先干掉对方,让对方没有打败你的能力。

    所以不说魏国有没有亡赵之心,但赵国却有了亡魏之心。

    对于韩国来讲,赵国是一个不错的盟友,赵国想干掉魏国,而韩国同样进取路线也是魏国,所以这两个国家可以成为短暂的同盟。

    当然在与楚国谈和的时候,韩世杰也从吴起那里得知了一些楚国的打算,他们不想与中原国家为敌,而是想与秦国死战。

    当然韩世杰不是政治家,只是一个军事家,这深层的事情他不理解,当然他也不傻,知道楚国的话不能全心,但是他觉的楚国想与韩国交好。

    当然他觉的楚国割让荆北其实就是一个表态,想与韩国交好的表态,不然的话,他完全不用割让这个地方。

    只要吴起要死攻韩军,韩世杰是很难支撑住的,他相信吴起这一点也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还给了韩国一个发展的机会。

    这就是韩世杰认为这便是楚国想与韩国交好的最好证明。

    吴起不光是一个高深的军事家,他也是一个高深政治家,战略家,楚国之前进军中原,都是以一敌三,一个打三个。

    但是吴起认为这是十分愚蠢的方法,虽然几次楚国都差点攻破,进入,那都是因为带领楚国的将军,楚王,都是十分厉害的人物。

    但是牛逼的将军不可能一直有,牛逼的楚王也不会一直有,但如果没有牛逼的楚王,没有牛逼的将军,那该如何进军中原呢?

    总不能放弃这个楚国定下的百年战略目标吧?

    所以吴起认为,楚国即使没有牛逼的将军与王,但有楚国的强大国力支撑,那么他可以逐个击破,从而实现霸占中原,再次完成楚国的霸业。

    所以吴起说与赵结盟并非下下之策,因为这属于彻底的破坏了中原三晋同盟,同理这割让荆北给韩国,这也有着拉拢韩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