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孝的眼神,和当年他的父亲多么相似啊!

    当年他不知道劝过义弟多少次,劝他不要为国而忘身,要保重自己。但林麓山虽然不明着回绝,眼神却十分倔强,没有半点退缩之意。

    那时林麓山的眼神,和林孝此刻的眼神,仿佛便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分毫不差!

    他以手掩面,悄悄抹去眼泪,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

    韶光真人并未在谁是谁非的问题上多纠缠,而是让乔、林二人继续说下去。

    在二郡出兵之前,分别镇守两地的乔峰和林孝都曾经劝说过,奈何吴杜两家世代深受皇恩,打定主意要再努力一次,加上又有皇子支持,他们实在劝不下来,又不方便以仙人之身随军,只能在家中不安地等待结果。

    不久,两郡兵马作战大败的消息传来,二人忍不住长叹,却也无可奈何,只能等着败军归来。

    却不料他们等了数曰,没等到归来的败军,却等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汉军早已设下了埋伏,打算尽数歼灭二郡兵马,好顺势吞并二郡。

    “等等!”韶光真人打断了二人的陈述,眉头一皱,问,“你们说汉军打算歼灭二郡兵马,乃至于吞并二郡,可有证据?”

    “此乃弟子好友一清所说。”乔峰回答,“一清云游天下,消息比弟子灵通得多。他的人品也还不错,至少不该在这种大事上骗我。”

    韶光真人皱了皱眉,摇头说:“此事不能听你们一面之词,肖月,你去一趟人间,将汉军主帅请来。究竟是不是,该问他才对。”

    肖月领命出去,片刻之后,就将一个面容阴鸷的男子带来。

    这男子虽然有些惊慌,却依然沉着,有条不紊地将问题一一回答了出来。

    “这么说来……如今的汉皇,和先皇的态度的确是不同的?”韶光真人等他说完,又确定了一遍。

    “没错!一国之内,岂容有人三心二意!”那将军严肃地说,“剿灭昭阳、东山两郡兵马,进而挑起两郡内乱,趁势吞并,乃是我大汉君臣一致的决定。先皇的想法自然是有道理的,但事易时移,人不能总是按照老规矩办事!”

    韶光真人轻叹一声,让弟子送这位将军暂且去殿外休息,转而又看向跪在地上的乔、林二人:“虽然你们所说的不错,但修士插手人间的征战,总是不妥……”

    “危急关头,想要为忠义之士存一份血脉,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吗?”林孝反问,“吴、杜两家的孩子,都是我们看着从小长大的,犹如自己的子侄一般。我们不敢想以自己的力量改变战争的方向,也没有想过要屠戮凡人,只想着竭尽所能,能捞一个是一个,好歹少几个孤儿寡母……这难道有错吗?”

    “上了战场,就要有死的准备嘛……”肖月嘟嚷,“怕死就别来,来了就别怕死。”

    “弟子斗胆问一句,当年若是掌门祖师没有闭关,得知令郎在西北苦战遇险,可会端坐在山中,说‘敢上战场就要准备死’这样的话?”

    “大胆!”吴解暴起,一掌将林孝打得满嘴是血,“你这畜生!我平时对你太缺乏管教了!”

    他急忙向掌门真人赔礼,急切之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急得满头大汗。

    “……不要责怪他,他说得没错……”韶光真人的话音很低沉,带着唏嘘悲凉之意,“道理大家都懂,可事到临头,谁能够眼睁睁在一旁看着?当曰我若是知道孩儿遇险,哪怕是这一去就天打雷劈,也不会有半点犹豫!”

    “吴解啊,我之前觉得你太冲动,不问清前因后果就去太华禅院,实在太过鲁莽——现在想想,并不是你冲动,而是我自己太不近人情了!”韶光真人深深地叹息,不断地摇头,“虽然过了这么多年,但每当我想起当初的事,都不由得心中痛楚。师徒如父子,你事到临头,哪里还可能冷静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