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的。虽然朝廷的改革是逐步缓进的,有限的支持还在继续,但停止直接输血是必然的,而这对安西的影响是巨大的,乃至致命的。

    过去的这几个月,整个安西上层的气氛,十分凝重,各地驻军都提高了戒备等级,以刘旻为首的安西都督府高层们,就安西当下形势及未来发展,有过数次会议讨论。

    他们基本都意识到了,安西已经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接下来的走向,将直接决定安西三十万军民的前途命运。

    在勉强称得上润物无声的氛围中,一支队伍顺着善缘驿道,自东而西,向郭城走来。

    队伍规模不小,粗略一观,得有数百人,着汉服,说汉话,“汉”字旗帜迎风飘扬,大小车辆满载,将坎坷不平的土道填满,这是一支辎重队伍,也是自河西而来的,最后一批官府筹措的军援。

    带队的人身份也不低,乃是甘州兵马副指挥使杨福,前河西布政使王明的旧部,这也是他第三次带队押运物资到安西。

    自河西至安西,也是遥遥数千里路途,这押运的活计,可一点都不轻松,交通的困难且不提了,还有各种意外与危险,每一趟往返都差不多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春去冬归也不是什么特别让人意外的事情。

    唯一值得庆幸的,在押期的设置上相比宽容,否则这些年逾期逃役的吏卒不知凡己。而比起前两次,这一次,杨福的干劲十足,只因为有了明确的通知,等此次押运任务完成,返回甘州后,他这个副指挥使就可以扶正了。

    因此,这一趟西行,杨福是格外小心谨慎,生恐出现什么意外,所幸,一路有惊无险,当成功翻阅天山,进入珠海盆地,心情就更为放松了。

    郭城已然在望,那碎叶还远吗?碎叶城,基本上朝廷西援物资的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