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各种盐碱土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而影响这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也很多,像是最常见的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那里的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就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而一般夏季的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也就是人们说的“脱盐”季节。但在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种情况便是主要的“返盐”季节。

    但也不是所有地区的盐碱地都是这样,像东北、华北、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很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就不明显。

    而第二种可能造成的原因就是地理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

    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从小地形的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综上所述,这西郊的地形正好是西高东低的一处低洼之地,这里的地形在地理条件上就有着一种很大的可能性。再加上气候的原因,或许这里的地是这种原因形成的也不一定。但也不排除还有什么其他造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