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要不要在电影中讲明白,还是继续留白。

    比如,想要最后来个大反转的话,可以弄成原本十几年前就回地球的“真人”,其实被克隆人1号给干掉了,他代替了真人在地球上继续生活下去。

    不过,这样的话,原本克隆人因为基因缺陷只有三年寿命的设定,就得改一改,改成因为辐射等等原因寿命只有三年。

    具体月球上有没有辐射,那种月壤中的原始能源氦-3有没有辐射,得请教一下相关的专家了。

    李谦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大限将至的克隆人5号甘愿留下来,误导能源公司派来的人,而克隆人6号趁机逃回了地球,揭穿了能源公司的阴谋。

    就在一切真相大白时,镜头一转,已经代替了真人的克隆人1号看着新闻上面克隆人6号,嘴角露出一丝渗人的笑容,嘴里说着轻声说着“6号。”

    这样的话,最后惊悚感足够。

    不过,并没有什么意义,单纯地为了惊悚而惊悚,还将之前营造好的气氛给破坏了。

    要拍的更经典一点的话,最后克隆人5号死了,克隆人6号在逃回地球的路上被拦截,并且被干掉。

    于是解决了两个小失误的人类,继续唤醒下一个克隆人7号,让克隆人继续工作。

    这种特别丧气、恐怖的结局,就像是拿锤子在观众心口重重地敲下去。

    倒是可以让这部电影在专业人士中的口碑更好,但是能卖票房就有鬼了。

    一边写着剧本,2月底李谦也出席了齐玉昆的《大白鲨:复仇》的发布会,毕竟也挂了个监制的名头。

    作为现象级网大《大白鲨》的续集,而且这还是李谦之前的作品,发布会的阵势可是比《生死频率》当初发布会的阵势大多了。

    不过,今天发布会的主角不是齐玉昆这个导演,而是李谦自己。

    记者们主要的问题还是为什么李谦不自己导演,以及他的新电影。

    新电影现在没必要透露出去,李谦也是一问三不知。

    没过几天,《127小时》也开机了,不过这部电影就低调多了,李谦也没有出席。

    离上映还早,现在宣传太浪费了。

    接连两部电影开机,普通人不知道情况,不过圈内人可是一清二楚。

    对于李谦给自己两个助手投资电影,反应不一。

    有人觉得浪费了《大白鲨》这个续集的名气,就这么交给一个新人,太冒险了。

    至于《127小时候》,更别说了,《大白鲨:复仇》好歹有第一部打底,成本又不高,怎么都不会亏本。

    《127小时》可不是续集,就算是小成本电影,外加上刚刚大火的邓朝,亏应该是不会亏的,但是就这么几百万丢给一个执行和一个副导演,也让圈内人嗤之以鼻,把导演当做儿戏了。

    .......

    不过李谦听不到业内对他的议论,除了抽空出席《大白鲨:复仇》的发布会之外,也就没有出去了。

    3月12,花了20天的时间,李谦就完成了《月球》的剧本。

    整体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保留了原版的核心元素。

    贯穿全片的孤独,前面三分之二的单方面的爱情、亲情,以及后面三分之二两个同病相怜的克隆人相互帮助、理解,在这个离地球几十万公里的月球上互相扶持、互相成全,舍弃自己的性命。

    当然,还有那个机器人,也是贯穿全片的一个角色,他有和人一样的感情,可以通过简单的表情如笑脸、皱眉等表达自己的情绪。

    作为被人类编好程序的机器人,这一切压都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隐瞒真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