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观众接受信息量达到最大化。”

    李谦开始点评一些处理的很不错的地方。

    苏仑连忙道,“这是《生死频率》两父子对话的镜头分屏共同出现在屏幕上,给我的灵感。”

    片子没问题,以这个质量+题材新颖+李谦帮着宣传一下挂个监制的名头,大卖是必然的。

    再说调色,也是一部电影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整体基调还是1989年暖色调,2009年冷色调为主,不过男女感情进展确实少了一些说服力,可以试着通过两人相处的时候,色调的变化,表达出两个人之间的内心感情发生变化。”

    李谦给了个建议,随即又问道,“对了,调色台会用吗?”

    “不太熟悉,只用电脑做过一些简单的调色。”苏仑有些尴尬,不是谁都精通所有业务的,能做到编、导、剪辑三样精通的导演已经很厉害了。

    “电脑效率太慢了,而且这部片子调色也很重要,找个公司做吧。”

    工作室倒是有调色台,虽然这玩意死贵死贵的,不过李谦不差那点钱。

    调色台双手左右开弓,可以同时调整暗部、中间调、亮部,而且真正厉害的师傅,甚至可以达到盲调的程度,用鼠标就差远了。

    现在是10月2号,11月11号星期四电影上映,早一个星期太赶,晚一个星期那就和《完美的世界》就隔了半个月,自己打自己了。

    40天的时间,也足够了,剪辑、配乐、配音都做完了,没做调色也可以送审。

    20多天调色,10多天足够投放拷贝了。

    从机房出来,李谦问起了齐玉昆和郭凡的打算。

    “老齐,老郭,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齐玉昆道,“我打算沉淀一下,过去一年学完了一个导演系学生四年所有的课程,还没有消化完,一边充充电,一边自己尝试着写个剧本。”

    李谦点点头,“也好,确实把那些知识一股脑都装进脑袋里,很难这么快就完全吸收了。”

    虽说这个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修班和正经导演系的学生都是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学习也更累更辛苦。

    想想都知道,一年学四年的东西,但凡是真正去学习的,那都得累成狗。

    要是读个一年的研修班就能和导演系的学生四年的收获一样了,那这个研修班门槛都要被踏平了。

    不过,郭凡却不一样了,“我也觉得很多东西都学到了,但是就跟死记硬背一样,发挥不出来,所以我想拍部电影,一边拍一边吸收所学到的东西,拍个科幻片,积累积累经验。”

    郭凡还做着科幻大片的梦呢,别看他张口闭口要拍科幻大片,特别不着调,但是能为一件想做的事坚持十多年,也是有大毅力的。

    “科幻片?有想法了?”李谦来了兴趣。

    “还没...”

    郭凡有些尴尬地说道,“本来打算去科幻世界上找一部合适的改编,这几个月我把以前的杂志翻出来,全都看了一遍,但是合适改编的太少了。”

    作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上确实有很多的好创意和脑洞。

    可文字终究是文字,可以任由想象,只要汉字能形容出来的,都能描述出来。

    但是电影毕竟是一幕幕画面组成的,很多用文字写的很精彩的地方,是无法用镜头给展现出来的。

    比如王霸之气、霸气四射这种,怎么去拍出来?

    那种气势,要演员自己展现出来太难了,只能通过剧情气氛的渲染,配角的衬托来表现。

    不过没找到合适改编的不要紧,郭凡直接化身伸手党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