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重组的事宜,就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剧本的创作中。

    慢工出细活,没有可以借鉴的片子,全都要自己动手,李谦这才发现,真没那么容易干的。

    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李谦才把初版剧本精修了一遍,剧本大概110多分钟的戏份,实际成片可能还要剪掉二十分钟。

    主要是改一下比较拖节奏的地方,这种剧情片比不上特效大片,哪怕剧情有点拖,也有特效画面可以看。

    可是剧情片但凡有点点拖节奏,观众虽然说不出什么,可观影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很多电影都会有什么导演剪辑版,也有很多影迷就要喜欢找加长版去看,其实没有什么必要。

    作为专业的导演、剪辑师,他们能不要的片段,除非是不可抗力,比如光电和谐的片段,其实没有也不影响什么。

    有时候专业影迷们看导演加长版,偶尔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对于整体来说并不重要。

    主要是看加长版的心态和第一次看不一样,是带着考究的心态来看的,而不是单纯的看电影。

    要是第一次就看加长版,估计某个时段会让你感觉无聊。

    细节这玩意,多了也是坏事。

    精修了一遍剧本,李谦在一家人之间关系、情感转变的几个关键点删掉了一些有些刻意的东西。

    很多电影的关键节点,看起来就有种好像是导演按着你的脑袋让你看,还在耳朵边给你解释的感觉,多余又啰嗦。

    其次就是配角方面,除了主角一家人之外,电影里也安排了飞机上其他人的出场,但是次数和频率也做了些删改。

    比如要重新找工作的男主角,消失了五年和社会脱节,屡屡碰壁之后,茫然地站在马路上。

    正好不远处有个人在街头卖唱,男主角认识他,那是飞机的乘客之一,出事之前是一个有点点名气乐队的主唱,可是现在乐队有了新的主唱,他五年前的人脉也消失殆尽,为了生活只能暂时在街头卖唱。

    之所以不是明星,只是个小乐队主唱,还是因为合理性,毕竟哪怕是小明星,哪怕过气了,可是突然死而复生,也是大新闻,足够红一阵子了。

    通常来说,电影追求的合理性要比电视剧严谨多了,90分钟的电影,不合理的东西越多,越出戏。

    短短几天,一个在当地有些名气的乐队主唱,失去了所有的东西,连原先乐队的兄弟都不再接纳他,可依然能乐观地在街头拿着把吉他卖唱,声音里没有一丝怨天尤人,反而是充满了对明天的向往。

    至于唱什么歌,李谦还没想好,不太懂音乐。

    这个配角,就是让找不到工作、意志消沉的男主角稍稍振奋了一点的角色。

    电影的配角承担这种角色也是非常常见的,不过不能多了,隔一段时间就冒出这样一个配角,太刻意了。

    修改剧本的时候,李谦就删掉了两个这种角色。

    过犹不及,自作聪明,很多导演、编剧都会犯的错误,好像生怕观众不理解一样,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安排多精妙绝伦一样。

    把观众当笨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命运航班》的剧本算是完成了,不过也仅仅是剧本而已,接下来还要写分镜剧本,然后大概十分之一比较关键的镜头,还要画故事板。

    9月份过了一半,正好面对接下来的国庆档。

    国庆档没什么重要的片子,主要是安排一下未来电影APP的事宜。

    刚刚过去的暑期档,七八家购票平台一共烧掉了五个亿,这个火爆的暑期档也有他们的功劳,五亿票补下去,大量低价票直接刺激了观众的消费热情。

    这还只是平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