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萱说:“那我们今天就开始批量生产,明天一早先把两百件给你送过来。”

    许逸阳笑道:“你明天备好货给我打电话,我让司机去取,你就不用专门跑一趟了。”

    ……

    翌日一早,李萱就给许逸阳打来电话,两百件T恤已经打包准备好了。

    许逸阳立刻让张冲过去取货。

    两百件T恤拉回来的时候,李楠联系的那个导演,也带着几个工作人员赶了过来。

    他们开着一辆小货卡,拉着一车的各式设备,包括摄影机、收音麦、简易轨道和小型摇臂等等。

    导演名叫徐飞,二十七八岁,据说是电视台职工子弟,在外面上完学自己折腾了几年,没折腾出什么花样,于是就回营州电视台工作了。

    工作人员在最大的教室里搭建拍摄设备,许逸阳便和徐飞再次确定了一下具体的拍摄方案。

    许逸阳想的是,先在教室拍摄几个特写镜头。

    比如十名外教同时站在讲台上的镜头;

    外教走下讲台、与学生一对一沟通的镜头;

    摇臂拍摄外教在讲台上讲课时的镜头;

    然后再给硬件设备一些特写镜头、给PPT课件一些特写镜头。

    最后再把这些镜头混剪在一起,再搭配一些快速移动的镜头以及一些转场效果,画面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至于配音,许逸阳已经把台本写好,到时候让徐飞从电视台找一个声音浑厚一些的男主播,铿锵有力的将台本宣读出来就行。

    音视频一结合,剪出几个不同时长的版本,这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外教们配合拍摄的任务也很轻松,许逸阳的拍摄要求里,不需要老师单独面对镜头说话,所以大家也就不那么紧张,基本也就是凹个造型。

    许逸阳不占便宜的态度,不光针对老师,也针对配合拍摄的初级班孩子们。

    拍摄前,他就跟家长们打过招呼,而且还特意给配合拍摄的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大礼包。

    这个大礼包里,有一件均码T恤、一份文具礼品、一枚佳阳教育的纪念小勋章,以及一瓶可乐、一包虾条。

    孩子们得到这个大礼包,各个开心的不得了,脸上一直挂着笑,所以在课堂上配合出镜的效果也非常棒。

    一个班级,一百六十名学生,全穿着一样的文化衫,视觉效果确实太好了。

    再加上十名外教也都穿着同样的衣服,镜头里整齐划一,效果绝佳。

    许逸阳要的这些镜头,一个多小时就全拍完了。

    徐飞对拍摄的素材很满意,许逸阳看了一下素材的情况,发现无论是镜头、光线、取景以及运镜都超出了他的预期,拍出了他想要的那种正规、统一以及高大上的感觉。

    许逸阳相信,等后期做出来,这段广告在全省任何一个城市的电视台一经播出,对学生和家长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接下来攻城拔寨就靠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