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佩里顺杆爬怎么办,万一米人找到合适的交易品种,那下面是不是该谈是否通商了?因此提都不能提啊,只能一口咬定“通商莫得谈”。

    说实话,在场的不管出面还是没出面交涉的幕臣,在交涉中都感觉极度束手束脚——江户根本没给啥自有发挥的余地,能做主的权利基本等于没有,啥事都要请示江户,唯一能做的都是绞尽脑汁推脱,可米人一威胁就得退让,那谁来谈都还不得跪啊!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晚了,事到如今,大家坐在同一条船上,往日的恩怨先放在一边,合议如何脱身吧。

    简井政宪和川路圣谟也是这个意思,毕竟现在撕破脸也没用——江户要的是解决办法,光撕破脸推卸责任不好使,你说你们在现场完全不同意林大学头等人的所作所为,那你得拿出办法来啊,光不同意有个屁用,你行你上啊!可现在的问题是谁上都得跪,因此撕破脸这招现在不好使了,晚了。

    六位幕臣平日也都是纵横睥睨的人物,大风大浪也没少见,因此迅速达成一致,就按这个商量出来的决议来,日后大家携手应对政敌的非难。

    托词离开的也都被请回来了,大家被逼着表态,一致认为这个决议好,“顶呱呱!”

    第二天,收到通知的米人又出现了,双方基本同意就避难港和补给港开始交涉,不过这要幕府先批准才行。

    而且佩里等人也签署了备忘录,“如果避难港和补给港成功设立,通商一事可以暂不考虑”——其实米人之中也不是没有分歧,但佩里是授权特使,又是东天竺舰队的提督,在佩里坚持的下剩下的人也只能同意。

    那佩里为何要放弃通商要求呢?

    正如坦庵先生所讲的,他连文官都没带,潜意识里真没有把与扶桑通商视为志在必得的目标——此时米人在中华五口通商,生意多的根本就做不完,扶桑觉得自己是块宝,可在佩里眼中,扶桑作为补给港可比通商重要多了!

    而且佩里也不是全无压力的:

    两次叩港扶桑,花了巨大的代价,没有成果他如何交代?

    真谈崩了,军令可没授权他可以主动开战。

    另外真要开战么?英吉利远东舰队的实力非同小可,能干看着米人横行扶桑?而强大的英吉利一旦插手,是否与米国立场一致,会不会导致摩擦和龌蹉?

    这里面牵扯的问题非常之多,而且据佩里通过私人渠道了解到,近年民院里西部开拓的呼声非常之高——1848年米墨战争获胜后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因此自己在远东搅风搅雨,成了固然是皆大欢喜,可不成的话自己未必能全

    身而退。

    何况,幕府对通商的态度一直非常坚决,“不谈不谈就不谈”,那自己的目标是否要修正一下,见好就收行不行?——扶桑可不是全无还手之力,去年在自己“米国成立日”鸣炮示威后,扶桑也以庆贺的名义发炮回敬,当时对手的岸炮可是打到过2800码的,虽然威力小一些,可与自己舰队的主炮轰击炮的射距一致,全然不落下风。

    再加上鲁西亚特使普嘉廷这个混蛋搅局——扶桑方面对此遮遮掩掩,只说普嘉廷有事中止了交涉,可如果自己真轻信了,结果鲁人先拔头筹,那自己的扶桑开国第一人的荣誉不就落空了么。

    佩里思前想后,觉得一鸟在手胜于双鸟在林,无论如何,还是压迫幕府赶紧签订协议为上,鉴于通商的难度太大,他转而集中精力于避难港和补给港,所以大笔一挥,在备忘录上写下了“如果避难港和补给港成功设立,通商一事可以暂不考虑”。

    拿着备忘录,林大学头等人都常出了一口气,无论如何,这总算是有个交代了,然后他们也不管佩里了,十二名幕臣又急匆匆地赶回江户。

    幕府上下对此当然是不满的,谈了半天就谈出这结果,“互相救济漂流民”还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