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如今和兰国商馆、唐人、高丽独占扶桑的涉外贸易,肯定不愿意别人再来分一杯羹,这个动机十分清楚。

    “不过三万两黄金,数目可不小啊,咸亨洋行肯出这笔钱?长崎贸易就这么赚钱?而且一家米人洋行能左右英吉利水军,神通如此广大,值得深思啊。”

    提问没人回复,坦庵先生一抬头,发现另外两人都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己——刚才小栗说顾虑的时候,英敏还不太同意,现在他万分赞成!两家是铁杆盟友,自己老爹还疑神疑鬼的,这要是上报幕府,小栗忠顺的皮还不得被剥掉几层!

    “咸亨洋行当然是有条件的,我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应允了。这件事,坦庵先生也要帮忙才好。”

    经过一番解释,江川父子明白了,咸亨洋行是有所求啊,而且这个要求还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动摇扶桑国本,而这个请求就是要求幕府同意黄金输出!

    扶桑的金银比是1:5,而海外是1:15,因此咸亨洋行盯上了这块肥肉,为此愿意先付出三万英镑的代价。

    “如此大利,为何以前无人提及!”

    英敏这就是卖萌了——早三年直秀就开始这么干了,只不过因为白主贸易额小,所以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这些他都知道。

    但坦庵先生震惊之余,没发现儿子神色不对。

    “此事万万不可!”

    金银比价有大问题,这事咸亨洋行多次提及,但幕府一直未置可否,就是因为涉及民生、事关重大。

    “关东金,关西银。”

    这句话是说,以江户中心的地区广泛使用黄金,而在大坂及大坂以西,白银是主要的交易媒介——当然,不管在哪,百姓和町民还是用铜钱的多。

    明知道这里面有转手赚两倍的巨利,但幕府之所以还不行动的原因就是顾忌民生:

    如果白银一下多了三倍,那关西物价肯定飞涨,而黄金减少关东物价必然下降,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幕府迟迟下定不了决心——经过了二百多年的歌舞升平,虽然幕府已经笨重不堪了,但作为扶桑执政,责任心还是有的,毕竟这是自己的扶桑,不能平白无故就霍霍了。

    坦庵先生也是持同样的态度,所以他一听就表示坚决反对,“输出黄金换取白银,幕府虽然得利可对民间伤害很大,万万不可如此!”

    可随后小栗忠顺提出了详细缘由,坦庵先生无言以对,万般无奈下他只好同意,明确表态,“如果江户征求自己的意见那自己肯定支持。”

    不过,坦庵先生双目垂泪,“此例一开,后患无穷!百姓町民到时必然水深火热,关西诸藩亦必定离心,也不知后世如何评论你我!”

    对此,小栗却说,“即便幕府不为,利之所向,必有人为!到时悔之晚矣。”

    在场的三人,坦庵先生、小栗忠顺和江川英敏都是幕臣中比较清醒的,直秀也一直提醒他们,别看《扶桑米国和亲约定》不涉及到通商,但开国通商必不可免,除非幕府在三五年内能振作起来,最起码战船和军械能赶上西洋水准,否则一切都免谈。

    可赶的上么?难!基本上属于天方夜谭。

    小栗忠顺刚才说服坦庵先生用了四个理由,“多灾多难”、“威权旁落”、“兰学产业不兴”和“强枝弱干”,其中“产业不兴”就是涉及到这个:

    嘉永四年(1851年)咸亨洋行就送来了3英寸线膛炮、后膛来复枪夏普斯1848和柯尔特-帕特森转轮手枪,第二年又送来了触发式水雷,但至今幕府都没有仿制成功。

    至于原因嘛,很多。

    明面上的理由是嘉永五年(1852年)韭山炼铁所分家——当时“头取”胜义邦出走,带走了大量骨干去筹建横滨和横须贺炼铁所,险些造成韭山炼铁所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