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

    如果虾夷地能少投入些,那幕府手里就能宽绰许多,到时多买一些西洋军械或者多投入一些到兰学产业,说不定扶桑这整盘棋就活了。

    因此,幕府对白主如何发展起来的非常重视,准备借鉴经验后用到虾夷地上,这才有了勘定奉行川路圣谟专门找白主使番江川英敏进行的询问。

    对此,直秀、英敏等人早就有所准备,所以回答的滴水不漏:

    人嘛,当然是“归化了诸多野人,一直大力移民,加上这两年搭上了箱馆移民的顺风船”;

    至于,“四千人怎么能有三万石的产出?”

    对此英敏表示,民生根本在于“衣食住行”及谋生手段,所以,石炭、土豆、生铁、苜蓿、牛马、盐、海豹和船,这八样缺一不可:

    “住”嘛,北地多林木,造木屋容易,但冬季漫长,有半年之多,所以御寒是头等大事,这石炭万万不可或缺;

    “食”嘛,只能靠高产农作物,也就是土豆——当然,小麦、大麦、蜀黍(高粱)、玉蜀黍(玉米)白主也种植,但目前还是靠高产的土豆为主。

    不过开垦艰难,所以铁制农具和牛马都必不可少。

    对此川路有异议,“白主哪里来的铁制农具和牛马?”英敏说慢慢积累的,头几年还是靠外购粮食,直到这两年才开垦了不少荒地。

    “白主钱从哪来的?”

    面对川路圣谟的追问,白主奉行并江川英敏很无奈,“你耐心听我说不就都知道了么?!”

    但官大一级压死人,不能这么直接怼上司,英敏只好耐心解释:

    “北虾夷人迹罕至之处甚多,毛皮得之甚易。白主盛产海豹,这个江户人所共知。”

    其实川路知道这些。

    但他是从普通旗本做到的勘定奉行,是重臣里少有的异数,能力非凡的川路总觉得白主的账目哪里不对,所以才故意追问了一句。

    但既然英敏这么说,他又无法反驳,所以此事只能暂时揭过。

    接下来,英敏介绍了白主的耐寒牧草“紫苜蓿”和冷冻法制盐——苜蓿是兰国商馆引进扶桑的,所以川路对此不以为意。但他可不知道,此苜蓿非彼苜蓿,兰国人引进的苜蓿不耐寒,而耐寒的紫苜蓿是直秀特意嘱咐咸亨洋行引进的。

    对川路来说,冷冻法制盐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啧啧称奇,认为此法大可在虾夷地推广。

    接着,英敏又介绍了白主的“衣”、“行”两方面:

    白主不产木棉(扶桑对棉花的称呼),这个只能外购,但冬衣不缺,多是毛皮大氅——对此,城府很深的川路差点当场失态。

    要知道,町民就不说了,连江户的普通武士也不一定能穿的起皮毛。

    知道白主这么富,川路暗下决心,“日后一定要刮油,狠狠地刮!不然于心难安。”

    “衣食住行”及谋生手段,最后一样是“行”。

    对此,英敏表示白主鼓励农商,因此有豪商在北地造船,奉行所受益匪浅。

    对这个,川路毫不在意——他觉得就是建造一些小船而已。

    两年前,直秀上书要求自建水军,当时幕府同意了——毕竟白主顶在北地的最前面,不给分配战船再也不让人家自建,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当时江户要求,“白主造船先送到江户,剩下的才能自己留用”,也就说,“战船还是不能超过四艘”,而且先要给幕府造四艘战船,之后白主自建的战船才能自用,而且人手、费用幕府不管,要白主一概自理。

    但至今也没见白主送船过来,那肯定是造不出来大船。

    所以英敏这次提及造船,川路不以为然——“小船爱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