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幕府阶级固化,武士阶层流传的书籍都是一些经典,民间流传的都是佛经,新书很少,所以雕版印刷因为字迹优美再次成为印刷术的主流,但在书籍商人中活字印刷依然有流传——多数用来印刷小广告或者爱情动作类图书。

    兰学者对书籍印刷一直非常困恼。

    扶桑语兰书的印刷就已经很苦恼了,因为木雕版成本高,所以只能用活字印刷,但市场受众少,书商都不愿意印刷,除非加钱,造成很多兰学者都是抄书来学习的。

    原版的兰语书籍更为凄惨,印刷就别想了,全部是手抄,据说胜海舟抄写了一部兰语与扶桑语的双语词典,可能对内容有所改进, 一部词典就卖了三十两黄金。

    直秀一直想让胜海舟介绍这个土豪认识一下,但现在的胜海舟还没开始卖书,直秀还得继续等下去。

    所以直秀拿出蜡纸印刷这个技术后,兰学者们直接就激动了,直秀说“这只是个想法还没来得及实践”,玄朴先生直接呵斥“那你还坐在这里?还不赶紧去办”。

    直秀委委屈屈地带着两个学生溜出来,以玄朴先生的名义让仆役向藩学弘道馆申请了一点印刷的油墨。之后和学生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其它设备。

    瓷盘子是来兰学寮之前从玄朴先生的仆人那要的,仆人的眼神很微妙,到弘道馆吃饭自带餐具,为败坏了先生的名声能做到这一步,这是真的狠人。

    蜡纸和铁笔是在下关游玩的时候制作的,长州的蜡很有名气,直秀顺手买了一些看看质量如何,顺便废物利用让学生做了蜡纸;至于铁笔,直秀看到蜡纸都有了,再买根粗针好了,绑到毛笔上,说不上好,但确实能用。

    上一世见过的蜡笔印刷设备,有一块顶部带有活动夹子的薄铁板,有蜡纸,有铁笔,有油墨,还有一个滚筒。油墨申请了还没到,现在还缺一个滚筒,另外磁盘子面积太小也不适用,今天就是拿来演示一下,真要刻字不太适合。

    直秀一开始想保持格调,用茶道里的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之起泡沫的刷子就是圆竹刷,后来发现圆竹刷真是竹刷,全都是用竹子做的,刷油墨肯定不行。

    后来他想用“束子”,束子是由稻草或别的植物纤维绑起来的刷子,扶桑用来刷锅刷盘子。但滚筒这个东西它确实好用,得了,反正瓷盘子自己也不满意,也要试试看能不能找到滚筒和光滑的薄铁板的替代物,到商业町找吧。

    直秀就带着两个学生和一个兰学寮的仆役出发了,结果很顺利,直秀把自己的需求和木匠、铁匠一说就成了。

    钱能通神,木匠把一条未完工的木车轴给截断了,加了个把手,一条车轴做了好几个滚筒,样子有些蠢大,但也还行。

    至于光滑的薄铁板,扶桑铁甲很少,所以直秀觉得要花大价钱,结果一问铁匠,铁匠说我们这薄铁片子多啊,因为农民用不起铁器,像“备中镐”这种农具都是包铁皮的。直秀心说,我以前在石田村教村民稻田养鱼的时候,确实没注意,有啥要求都是直接和庄屋(村长)说,真没注意到这坑爹的农具。

    直秀要的铁皮面积不大,尺寸在A3到A4之间,铁匠很快就做好了,还给打磨了一番,颇为平整,说起来现在木匠、铁匠的手艺真心不错。

    为了防止铁皮变形,直秀找木匠在铁皮后面固定了木板,前面的上方加了块木条,穿孔后用绳子固定,好吧,连夹子也有了。

    还没到黄昏,一切都搞好了,付给铁匠和木匠每人两枚金小判,大家都挺开心的,也没让送货,自己一行人夹着铁片子、拎着滚筒就回到了医学馆。直秀把顺手买的和果子分了仆役一份,然后就进了兰学寮。

    进来一看,玄朴先生正和三位先生一起研究《光学》,读一段,然后探讨一会,抓耳挠腮的颇为可笑。

    “油墨送过来了,直秀你什么开始印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