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解读有很多种解读,什么大环境有利、自身努力、英才辈出、善战、抓住好机会了等等,但有一条是被普遍认可的,那就是普鲁士的教育领先世界——从年,其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

    1619年,普鲁士公国就颁布了《义务教育规定》,1763年普鲁士王国更颁布了第一部《义务教育法》。

    和普鲁士相比,英吉利在1870年开始全面推行义务教育——1891年正式规定初等教育免费就读。

    而佛兰西全面推行此制度的标记是1879年2月的《费里法案》,从1882年起开始实施7年免费义务教育。

    米人则是1825年颁布了第一部义务教育法,1834年出现了第一所公立小学——免费教育,但因各州法令不同,直到1919年,最后一个州,阿拉巴马州才颁布义务教育法。

    虽然,普鲁士率先推行义务教育是因为当时宗教改革的需要。但不管怎么说,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好,尝到甜头坚定了信念也罢,反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普鲁士由此得以后来居上。

    当然,普鲁士崛起有其地缘因素——虽然远洋贸易开展的很一般,但其组建的独乙关税同盟,利用在欧罗巴中部的便利位置,在1850年的列强世界贸易份额里,位居第二,占了14.4%。而同期英吉利、佛兰西、米人的比例也不过是23.3%、10.3%和8.8%。

    不过,直秀等人管不了那么多,还是先打下麻雀再说大雁的事,反正他们是早就认准教育立业这条路了。

    “年少宏图远,鸟雏志向高。”

    虽说志向高,但这北地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大家从1850年吭哧瘪肚地干了近十年,成绩是不少,可放到整个扶桑来说,这就是杯水车薪。再说“十年育人”啊,算一算,恐怕赶不上趟了吧?

    “谁说没枪头就捅不死人的。”直秀邪魅的一笑。

    有句话叫“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最早的倡导者是“额不打他他就来打额”的嬴政老哥。

    从白主到箱馆,自北虾夷地和虾夷地合并以来,在奉行所的私帐上,1859年的教育支出是15万5千円,折合天保小判金也是同等数目,诚为巨款啊!

    虽然这笔钱都花在了本地领民的身上,但谁也没说“书本不能在其它地方用啊”。

    再说了,后世有资本输出一说,别人干得,那箱馆为啥干不得?

    教育输出,给我走起来!

    直秀在1846年偷偷出海,但在此之前,他还有个重要身份,就是私塾先生啊——当然,他的贡献主要是开始阶段,起到了面头酵母的作用。

    在他在海外的期间,江户有坦庵先生、玄朴先生和村田永敏,大坂有绪方洪庵先生,土佐有吉田官兵卫元吉,宇和岛有二宫敬作,长崎有小栗忠顺,佐贺有兰学寮和风车组,肥后有横井小楠,甚至萨摩也有西乡、大久保两人,这些人可没闲着。

    通过兰医、兰学者的渠道,直秀等人早期编撰的兰书启蒙书籍,如今已在扶桑各地广为流传——当然,这个“广为”有点夸张,兰学当时还不是显学。

    但米人1853年黑船不是来了么,此后幕府放开兰学禁锢,于是这些启蒙书籍没有流传开来——老版没有流传开来是正常的,因为此时有了更好的版本。

    当时直秀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他和同伴开足马力,一边印票子“白主札”,一边全力印刷新版本启蒙书籍。

    直秀在米洲期间,除了装神弄鬼骗富豪和挣钱外,就是搞科研和花大钱编辑图书——未来,因为推广文化有功,直秀、英子、虎之助、学次郎四人都被追授了米人荣誉。当然,哪个时候,主要是为了拉拢,但直秀等人真不亏

    心。

    在1849年直秀等人回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