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养殖、煤化工、电力、内燃机、化妆品、医药和石油化工也都有涉猎——这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新混在一起,也是没谁了。

    这是直秀一系第一次公开内情,好多不直接相关的骨干之前也只是在年会例会上被知会一声而已,这次亲眼看到如此多的新事物,未免个个振奋,至于堀利熙等人就更别提了,这是哪、我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但随后,主管这一切的中村学次郎(丰原产业主管兼学术带头人)、岛团右卫门(丰原町奉行)就开始抱怨,说如今难以为继了。

    “这可不行,好好滴差哪了?缺啥给啥。”大家都拍胸脯表示全力支持。

    可等了解内情后,大家都傻眼了。

    原来,北地的家底这么薄,这一多开立马就捉襟见肘了——其实何止胳膊光了,连后背都露出来,钱不够、人才不够啊。再臧着掖着,等北地神功大成那一天,恐怕扶桑早就沧海变桑田不知道啥模样了。

    听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北地如今卡在关键节点,迈过去就海阔天空,而过不去的话,恐怕也就到此为止了——不是说衰败,但流于平庸是逃不掉了。

    虽然平平安安才是福,可扶桑如今这个鸟样,外有西洋人步步进逼,内有京都小朝廷上串下跳、齐昭一系蠢蠢欲动,说不定哪天就打起来,这看不到希望也就忍了,可明明有远大前程这还得努力啊。

    众人讨论来讨论去,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公之于众”——倒不是箱馆把家底都交给幕府,而是搞集资、技术扩散加人才引进:

    这集资嘛,经过这几年大家也瞧明白了,幕府除了军械对别的都不上心,再说和幕府集资,喝了几斤啊?所以,缺钱只能联合各地的豪商或者各藩一起搞项目了;

    技术扩散嘛,更简单,直接将成果往外卖就得了,可关键扶桑没有专利法啊,这怎么收钱回来颇有学问;

    至于引进人才,那自然就是加大西洋学术的推广,就算幕府和各藩的人才勾引不来,那民间人才总有遗漏的吧,这不就有活水进来了么。

    但问题来了,长的美想得美,这箱馆奉行所说到底还是幕府的领地,江户能让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恐怕不行吧。

    “怎么不行?”

    堀利熙忍耐不住自己跳出来了。

    他看完所有后,不得不承认,幕府这些年是有进步,但“尸位素餐”这顶帽子是摘不掉了。

    而且他自己开办过箱馆炼铁所,对实业颇有了解,知道如果白主真将一切交给幕府,这跑冒滴漏肯定一夜之间就冒出来——分拆韭山炼铁所,将人员、器械大量分流到汤岛铸炮厂、横滨炼铁所和石川岛船厂,之后近两年发生的事情有眼睛有耳朵的谁不知道啊。

    至于里面的缘故,他知道是治度的因素,这以门楣定高下真是坑爹啊,让不懂行但会做官的管干事的,能干好才怪呢。但他自己就出自幕府的大身旗本,总不能自己反自己吧。

    因此堀利熙觉得这“搞集资、技术扩散加人才引进”挺好,幕府可以立竿见影白得了好处,同时还不影响箱馆的发展,这两全其美啊。

    说到底,之前直秀拉拢他时,堀利熙觉得撑死就是干点出格的

    事罢了,但没想到绳子后面还有一头牛,这可就让他开始犹豫了,发展兰学、义务教育甚至全民皆兵他都不反对,但图谋不轨这不行——他从小锦衣玉食,家格高贵,说到底幕府并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

    因此,箱馆决定将私藏“公之于众”,他是最为认可的。

    有堀利熙的鼓动,加上大部分人也不反对,最终大家决议,向幕府申请,在箱馆设立洋学馆,并扩建箱馆炼铁所,将丰原的成果一步步的转移过去——真的彻底公之于众显然是不可能的,要让江户知道白主这些年都干了啥,还不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