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轻轨下面的枕木和路基,当年可都是按铁路的标准建造的,而铁轨也早就在丰原炼铁厂压制好了,甚至车头都从米国运到了,其实是万事俱备,只等改建的时机到来。

    因此奉行所一声令下,工程就启动了。

    可当时都快下雪了,冬季施工成本和风险太高,因此全线通车才拖到今年的10月。

    如果算上轻轨时期的成本,这20公里的铁路带机车,足足花了15.1万白主札,堪称是寸路寸金。

    不过等建好后,直秀相信所有的牢骚怪话都会很快消失无踪,一小时四十公里它不香嘛?

    再说了,铁路建设是吃钱吃的厉害,可这拉动经济的效果是杠杠滴,不但消化了大量钢铁,还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啊——当然,前提是建了有用,不然就哈哈了。

    当然,后面直秀还不准备在北地大肆兴建铁路,除了箱馆、纹别、小樽和稚内等码头,也就是在钏路等矿区建造一些短途铁路,毕竟这东西和工业化程度还是紧密相关的。

    但坐上首次列车的西乡不知道啊,他满腔豪情,兴致勃勃地咨询直秀:

    “这建三千扶桑里铁路要花多少钱?”

    “三千扶桑里啊,可拉倒吧你!”

    西乡很是委屈,咋了,瞧不起人啊,我分十年来建不行啊?

    于是直秀给他仔细算了笔帐:

    3千扶桑里大约是1.2万公里,白主到丰原的征地费用可以忽略不计,可1.2万公里长的铁路哪还能不算这笔费用?考虑到荒山野岭再加上一笔额外的施工费,那每公里不就要1万天保小判金出头了。

    因此3千扶桑里铁路至少要花3000万天保小判金——这还必须是铁轨自产,否则耗费还要增加!

    直秀看他有点萌比,于是给他换成美金:

    “大约是1.2亿美金,十年分开算,就是一年1200万,不多吧?”

    西乡瞪了直秀一眼,拿我开涮不是?换美金干啥,天保小判金我不认识怎么滴?

    其实他不知道,直秀这是吐了一个他不懂的槽:

    在直秀原本的世界里,维新成功后,1872官府死命地搜刮,当年的财政支出是1.35亿円,按当时的汇率相当约是1.36亿美元(约中华银两8400万两)。

    “咦?”

    别惊讶,当时清廷的年入也不过约8000万两白银,扶桑何德何能能搞出8400万两来!

    所以这是纸面游戏,官方汇率是官方汇率,洋人不认民众也不认,其实当时的1.35亿円只相当于1200万到1400万两白银——印个纸片子当金子用,西乡那时候你也在中枢吧?

    抛开恶趣味,其实直秀想得是,就算印纸发财的时候,一年才有2000万多美金,然后六成拿来造铁路,这画面太美,不敢想啊~

    其实直秀担心的是,这帮子留学生回来后,雄心勃勃得都要粪发涂墙,可在北地还有自己和大久保压制,所以问题不大;可西乡不一样,他回到鹿儿岛就没了约束,可千万别把倒幕四雄藩搞成三雄,那乐子就大了!

    经过直秀的劝说,西乡终于放弃了十年建三千扶桑里铁路的计划。

    后面他在丰原又仔细考察了工业,大久保又特别介绍了北地多年来农业的得失,最后,直秀还给西乡来了个特训,这才将他送上了回鹿儿岛的货船。

    当然了,西

    乡这样的人杰心智坚定,只能影响不能左右。

    可北地确实有优势啊,所以对他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首先是科研。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曾经总结过, “科学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