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费力不讨好啊。

    直秀在今年年初出发前,就怕他不在了,万一有事北地群龙无首来个大暴走,因此早就做了预案。

    所以堀利熙和英敏当时就被压住了,而原因则在于赞画人员推演:

    北地以1:2计算实力,也就是北地和盟友的1可以抵别人的2。

    当然了,好多人不服,认为算少了,就算不能1:10,那1:5也不为过。但直秀等人认为综合实力不能这么算,北地人口不超过40万,那产能和体系就过于脆弱,对盟友的支持就不够,因此1:2还是比较合理的——至于过了40万,到那时再说。

    根据这个比例,本地有三步走的计划。

    只有北地和铁杆盟友的人口占到了七分之一,也就是四百万,这时候,北地才能公开跳出来,那时就可以指手划脚了,说话嘛则自然有人听、有人重视;

    至于想左右局势,这个要求可就高了,扶桑人

    口是两千六百万往上,至少得有七百万,也就是四分之一,这才能开始和所有对手正面扳手腕——以一抵二嘛,者四分之一就是一半,估计另外的四分之一不敢动,那就是一半对一半,有啥好怕的;

    但如果想完成终极奥义,也就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这至少要有三分天下的实力,也就是连盟军加起来,至少要有九百万的人口。

    这个结论出来后,当时大家都笑喷了:

    虽然是在谈正事,但可这太好笑了,七百万、九百万,这不就是北地加上幕府御领的实力嘛!

    根据扶桑的表高,幕府御领是680万石左右,其中260万石是家臣旗本的领地;而亲藩大概有260万石左右,谱代大名占670万余石,其余外样大名约千万石。

    怎么算的话,居然堀利熙和江川英敏是对的——因为“尽起北地之兵而勤幕府”,之后北地和幕府加起来,人口恰好能达到700万这个门槛,如果再拉拢一些铁杆,那900万很是轻松。

    而直秀根据推演,居然说这“勤幕府”一事不可行,这现场打脸能不好笑嘛。

    当时直秀自己也乐了,擦了眼泪他才解释:

    幕府御领如果能如臂使指,今天我们还谈啥勤幕府啊!

    不说自家箱馆奉行所自行其是这事,文久年(1860年)扶桑的一揆发生43起,根据北地的统计,万延元年的数目更是居然有50多次。

    虽然大半不是在幕府领地,可一少半在也不行啊,这御领700万,如今愿意跟着幕府走的,或者连不反对的算上,有一半没有?

    直秀这个提问一出,大家都默然了。

    为啥呢?

    因为问都太好了!

    箱馆的移民,最早是秽多和非人,正经百姓、町民来得很少。

    可如今,肯来本地投靠的,已经都是各家的良民了,原本不能继承家业的次子、三子不说,“水吞”、“小前”等雇农也不谈,连原本是本百姓这种有地的也开始多了起来。

    原来,开港之后物价沸腾,富者愈富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贫者愈贫是确凿无疑的,幕府和各家诸侯都开始对民间加大搜刮力度,就这么短短的两年多,连有地的“本百姓”也扛不住了,破家纳赋的比比皆是,不然攘夷的声势能这么大嘛——活不下去了,不闹不行了。

    所以,御领的领民和幕府一条心的,嘿嘿,不能说没有,但真心拥戴的,少而又少,否则幕府也不会对小朝廷步步退让了——真是万无一失的话,那为嘛不动手!

    所以啊,北地和幕府加起来700万领民,这个真不能这么算,所以勤幕府这个提议,完全无用。

    那北地一系的算盘是怎么打的呢?

    扶桑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