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因为收入为俸禄制的武士不能直接掌握土地和土地上的农民,所以这些武士比知行制收入的武士更加便于大名掌控,大名通过俸禄制增强了对领地的统治力。

    江户时代中期开始,幕府和各藩都把大部分武士的收入从知行制改为俸禄制,一般以五百石为标准,也就是说如果武士掌握五百石的领地,那么幕府和各藩基本上默许他继续直接支配领地,最多派奉行所的官员去收税,但并不直接插手领地的日常管理。但如果武士的知行不到五百石,那么幕府和各藩就会接手原武士领地的日常管理和税收,“您直接领钱就完了,何必还操那个闲心”,所以占有大量土地的高级武士的收入是“知行制”,中下级武士的收入都是“俸禄制”,被取名叫“藏米取”。

    但为了身份上的区别,中级武士的收入依然被称为“藏米取”,下级武士的收入取了新的名字“扶持米”。

    幕府和大名发给武士的薪水是以大米为主加少量现金,这些现金被成为“给金”。江户时代后期,扶桑的金、银、铜等重金属的开采量下降,所以中级武士的“藏米取”还能见到金钱,下级武士的“扶持米”基本上就都是以稻米的形式发放。

    “扶持米一般在二月发四分之一,在五月发四分之一,在10月发二分之一,这种分期发放的方式被称为“切米”。

    在这个时期,知行的多少和名义上封地的石高想等,所以也有人用“石高”来称呼武士的收入。

    但在享保八年(公元1723年),“足高”出现了。

    幕府为了节省开支和破格录用人材,开始在“石高”之外发给武士“足高”(岗位津贴),规定低俸者就任高级官职时,除原来的“石高”外增发“足高”,离职后即取消足高(岗位津贴)。这样,既选拔人才,又避免了工资膨胀。

    聪明的官员把“足高”也逐渐推行到下级武士,下级武士的年俸由原来的“扶持米”分解成职禄“足高”和“扶持米”,当然,大家习惯上还是把下级武士的“足高”和“扶持米”联合起来叫扶持米。但下级武士退休了之后,职禄“足高”久不发了,幕府消减了工资支出。例如,直秀属于“御家人”中的二半场,如果他退休儿子接班了,那直秀儿子拿全工资,直秀只能拿退休工资——原来“扶持米”的部分。

    至于御家人中最低等的抱席,退休了儿子不能接班,自己也没有退休工资。

    到此为止,幕府武士的年俸方式稳定下来,包括家禄、职禄、扶持米三种。家禄就是从知行或者叫石高扣除上缴幕府的部分,职禄就是岗位津贴“足高”,扶持米就是基本工资。

    有时幕府也会发点奖金,一般是金钱,被称为“下赐金”,但幕府后期财政困难就基本上见不到了。

    幕臣的下级武士平均年俸是足高折合金二十四左右,另有几人份的口粮“扶持米”,那么一年能剩下多少钱呢?

    因为要维持武士的体面,所以要雇佣仆人还要添置衣服,加上应酬和其它开销,如果没有大病并且精打细算的话,一年可以攒下金四两。

    刚入职的足轻,作为较低级的武士,一般是足高折合金四左右,一人粉的口粮“扶持米”。也就是说养自己可能有富裕,养家就不行了。

    所以对河上源兵卫来说,十枚小判金大约是金十两,对他来说是很大一笔钱,他不敢贸然收下。

    如果源兵卫直接收下,直秀很开心,不直接收下,直秀也有办法。

    “礼物是给彦次郎读书用的,河上家世代清白,希望彦次郎能继承河上家的家风,未来能够出类拔萃。”直秀摆手示意源兵卫等他把话说完,“如果您觉得不冒昧的话,能否将彦次郎拜入我的门下呢?仆虽不才,但在兰学上还是有所体悟,希望能帮到彦次郎”。

    钱不是那么好收的,如果是其它说法,源兵卫肯定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