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由中华传来的,是裹了一层黑焦糖的和果子,颇受婆婆与妈妈的喜爱,但小孩们因为它外形不好看,都不喜欢。

    直秀只好拿出从长崎带回来的高丽饴和唐人饴发给大家,孩子们一片欢呼。英子帮直秀拿出各种果子款待孩子们,虎之助和学次郎给他们倒茶,防止孩子们噎到了。

    本来直秀是做了“御年玉袋”的,就是扶桑后世的压岁钱,每个布袋里面装了二十几枚铜钱,结果英子告诉他 “御年玉”是供奉的镜饼,在正月十一日大家会把镜饼切开吃掉。

    扶桑民间认为人的灵魂是随着时间增加的,把每年分到的灵魂加在一起就是自己的年龄。供奉的镜饼沾有年神“岁徳神”的气息,,因此被称为“年玉”、“年魂”。吃掉镜饼,含有“分享年神的魂灵,收获一年份的力量”的美好意义。

    虚岁的说法也是由此认知来的——当人还在母亲的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灵魂,所以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已经一岁了。

    直秀受前世思维影响做了一堆“御年玉袋”,结果没发出去,这到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孩子们过来学兰学的时候,当课堂奖励好了。但直秀有些担心,穿越者是不是都有精神分裂现象?英子一说御年玉是镜饼自己就有印象,不说自己就以为御年玉是压岁钱,这么搞下去前途堪忧啊,精神分裂如果再不幸加上人格分裂,妥妥地奔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归路。

    直秀想了一会,穿越类似中彩票,只不过这个彩票中奖后的结果比较坑爹,来都来了,也别瞎担心了,改变不了就闭着眼享受吧。

    等孩子们吃完果子,直秀让两个学生帮忙,把昨天买的一堆风筝、手鼓、面具什么的分发下去,孩子们就各自分群玩起游戏来。

    江户时代孩子们常玩的游戏除了双六、福笑、贝合或百人一首之外,还有放风筝、竹蜻蜓、町火消、鬼戏、剑玉、御手玉、独乐、羽板球等游戏。

    放风筝、竹蜻蜓与中华同名游戏内容相同。

    町火消是一种扮演游戏。消防员因为救灾而形象高大美好,江户时代的孩子也喜欢扮演消防员进行救火的游戏。江户时代的消防队长叫“火消头”,作为江户三男之一是民间小孩子们的偶像——江户三男是江户民间偶像,包括火消头(消防队长)、力士(相扑手)、町与力(探长)。

    鬼戏就是中华的捉迷藏,选择一个人是“鬼”,其它人藏起来,然后鬼到处找人,第一个被抓到的孩子继续当鬼。

    剑玉又叫“技巧玉”,是在十字形状的“剑”柄上连接一个带洞小球所组成,是扶桑最具传统特色的玩具之一。玩法是手执“剑”柄将球抛起然后套入木柄中或者“剑”的凹陷处即可,在孩子们中的人气相当高。

    御手玉是把红豆、米、川谷的种子装入小布袋中缝制而成的小玩具,玩法类似于中华北方的抛嘎拉哈。这种游戏的玩家一般是女孩子。

    独乐就是陀螺,不过扶桑独乐只要用手指转动中心轴承就能玩,也有用短鞭使其持续转动的玩法。

    羽板球是在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从中华传入扶桑的游戏,类似羽毛球。人们相信羽板球能够祛除厄运,在江户时代的年末有赠送“祛除邪气的羽板”这一风俗。羽板球因代表驱逐一年的厄运、祈愿孩子们一年的健康成长的含义而为大家所喜爱——其实,羽板球被孩子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押绘羽子板好看又好玩。

    平时和孩子们玩耍,下午看看书,时间很快就到了正月初七的人节。人节也是幕府的官方节日,有早饭吃“七草粥”的习俗。人节也是从中华传过来的节日,中华的人节据说起源于庆祝“人”的生日,后来在祈祥祝安外又添加了思亲念友的气氛。唐代名诗人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

    扶桑的人节经过魔改,把中华的“七宝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