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而就的情况下,用化妆品、奢侈品和药品的出口代替生丝、稻米出口是更好的选择,毕竟附加值相比高的太多了。

    现在是1844年,直秀拿出一百年后的养殖技术,当时就把二宫先生忽悠的不要不要的,二宫先生拉着直秀把技术要点问了个底掉,然后还跑去海边找渔民买了母蚌做实践检验,发现外套膜做核确实好用,过了两天母蚌都没把它吐出来。

    另外村田永敏也立功不小,村田一个劲地默默记录直秀的说法,然后提出了不少直秀忽略的问题,不知道是相性相和还是什么原因,搞的后来都是二宫先生和村田讨论,直秀在一边只负责回答问题,反正结果是好的,被忽略也没啥。

    二宫先生觉得搞的差不多清楚了,毕竟直秀说这是中华宋明两代秘方,《文昌杂记》这名字听起来莫名觉得高上大,而且技术说明也清楚,他把直秀前面给的农书也翻出来,写了一篇发展经济的文章,直接跑去见家主宗城了。

    到了晚上,二宫先生喜气洋洋地回来了,毕竟是宇和岛藩的内政,他也没详细说藩主的指示,只是出具了藩校明伦馆的“教授”聘书,直秀心说你这是不把豆包当馒头啊,也行吧,毕竟人工养殖珍珠无核的需要一两年、有核的需要四五年,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佐贺开始给的聘书是“讲习”, 宇和岛的“教授”毕竟还高一级不是,于是直秀痛痛快快地接受了。

    这个“讲习”也是糊弄人的,不用讲课,就是个身份,希望直秀多来宇和岛指导珍珠养殖,对直秀提升名声有好处,其它的好处不多。二宫先生也有点歉意,他问直秀还有啥特殊要求没有。

    “直秀恭为洪庵先生弟子,有一事相求”,折腾了好几天,现在就是图穷匕见的时刻。

    “请讲。”

    “西博尔德先生在扶桑遗留一女,名为Ine,听闻为先生收留,先生仁厚。直秀请先生赐给Ine苗字。”

    一席话说的二宫先生脸色红白不定。

    西博尔德被驱逐出境后,因为兰国规定殖民地的混血子女不能带回国内,所以他把扶桑妻子和女儿都留在长崎。——不但兰国有这个规定,当时欧罗巴大陆各国都有类似的规定,讽刺的是,土著民可以作为奴仆带回国内,但混血子女却不能踏进国内一步。

    德川幕府规定,混血儿发现后就会被当场处死,但因为兰国、中华、高丽是幕府的海外贸易方,所以对这三国的混血儿网开一面,中华、高丽后裔在扶桑,因为面貌、肤色、发色相同的原因,基本上没受到歧视,而兰国混血因为外貌不同受到了很大的歧视,“红毛鬼”是普遍的称呼——即使发色不是红色也被这么称呼。民间把邪恶、灾难、疾病与混血儿联系起来,导致混血儿普遍没啥好下场。

    文政十三年(1830年),作为西博尔德的学生,二宫敬作收养了时年四岁的Ine,在西博尔德被驱逐出境的前提下,他在当时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直秀对此是很钦佩的,这也是他来拜访二宫的原因之一——最起码道德上是不错的,值得结交。

    二宫先生脸色红白不定,学会变脸绝技的原因一是惊,二是惭愧。惊的是他秘密收养Ine冒了很大的政治风险,幕府可以因此而治罪于他,没想到这个大秘密被直秀当着村田和直秀两个学生的面挑明了;惭愧是因为他在宇和岛藩之前混的也一般般,伊达宗城没接任家主前,他为了避免风险,并没有将Ine正式收为养女,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收留了Ine,但并没有将自己的苗字“二宫”给予她,Ine目前用的是母亲的苗字“楠本”,而Ine根本不是楠本家的人,苗字是非法的,因此她实际上是没有正式武家女身份的,二宫心里觉得愧对老师。

    按历史轨迹,明年他就会把扶桑名字为“楠本稻”的Ine送到西博尔德的另外一个学生石井宗谦处学习妇科医术,七年后Ine与石井宗谦未婚生女,当时社会风气保守, Ine带着女儿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