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发麻。

    “老黄,淡定淡定。惠民单车要融资,消息放出去,投资人可以排到六环外去。

    所以说,我们不要着急。这个事情我已经在安排,3月前肯定搞定。

    说说惠民单车最近的情况吧。”

    张益达拉黄晓峰坐在办公室一侧的沙发上,笑着开了几句玩笑。

    “运营数据都还好,就是亏损有点大。

    就在前几天,我们惠民单车的日骑行订单总量突破了300万单!

    注册总用户突破了1000万人,日活跃用户超过300万。”

    提到运营数据,黄晓峰颇为自豪,这可都是自己上任后实打实做出来的成绩。

    “不错,值得表扬。没发几篇新闻稿,给咱们同行报报喜。”

    张益达对这个成绩也颇为满意,惠民单车目前进驻了全国40多个一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运营72万辆单车。

    基本上已经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了。有了这个成绩,张益达接下来谈风投,也更有底气了。

    他可以告诉投资人:每个月几千万亏损那算什么?这是战略性亏损。

    看看这增长数据。还有平均摊派下的亏损率,都是随着业务扩大慢慢降低的。这就是边际效应的递减规律。

    黄晓峰笑了笑,然后说道:

    “张总,你就别给同行施加压力了吧!听说有很多风投机构已经放弃投资共享单车了。

    惠民遥遥领先,让他们基本上看不到翻盘的机会。所以也就不敢贸然再入股其他初创公司了。”

    “拜摩怎么样?你可上点心,这是个实力对手。”

    张益达最近忙着锐向的一大摊子事,很久没关注拜摩了。

    黄晓峰不知道张益达是不是说的反话,懵了下,然后笑道:

    “还能怎么样?拜摩基本上第二名是稳了的。他们目前运营京沪鹏羊四座一线城市,订单量还是不小,比不上我们,每日也有个二三十万单吧!

    做得还是蛮不错的!”

    “其他竞争对手喃?比如说小蓝、小鸣他们?”

    张益达点点头,拜摩目前这个状态,不超神,一时半会儿是撵不上惠民单车了。

    不过想着嘀嘀和镁团,都是有意在出行领域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的。

    特别是嘀嘀,记得小蓝单车就是被嘀嘀收购了的。

    “他们啊?有几家年前启动了一轮融资吧!规模都不大,就几千万人民币。

    然后造了一两万辆车投放了出去,基本上还在各自所属的城市打转。”

    黄晓峰对这几家竞争对手没有特别重视,要重视的话,也就稍微注意下拜摩这个行业第二名。

    “不过有一件事,我觉得我们要注意一下。永安行年前宣布进军共享单车领域了。

    永安行是老牌单车制造企业,有一定的制造优势。

    他们进军共享单车行业,我觉得比一般的创业企业更值得重视。”

    黄晓峰为人比较谨慎,担任惠民单车CEO后,各种荣誉加身。但是他并没有松懈。

    他知道,要在惠民单车立足,拿到更多的期权奖励。还需要立下更多的功劳才行。

    所以他一边兢兢业业打理着惠民单车的事务,一边关注着同行的动向。

    张益达把惠民单车移交给他的时候,是行业第一名。要是这个第一名被自己玩丢了,就算张益达不开除他,他也没脸呆下去了。

    甚至说在互联网行业也算大大的丢了一次人。所以坐在这个CEO的岗位上,他也压力很大,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