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两宫下发的文书,很快就送进了御史台。

    御史中丞李常循例命人誊抄,然后送到了各位侍御史、监察御史,并抄送了一份去谏院给龙图阁待制兼知谏院赵彦若。

    做完这些事情,李常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这位御史中丞上任以来,就对御史台秉持无为而治的原则。

    新党御史、旧党御史们,随便怎么闹。

    只要不搞到他头上,他就装作不知道。

    他只偶尔出手,弹劾一下大臣,完成自己的KPI,剩余时间都在御史台看书。

    闲暇时间,他不是跟张方平一起在金明池钓鱼,就是跟着文彦博去玉津园里游览、唱和。

    完全一副——老夫心向田园风光,就等着致仕的做派。

    但其实,李常却根本不想退休。

    他现在一门心思,就想混进《元祐字典》的编纂小组。

    所以,李常只将任务分配完,就继续开始看书。

    这就让刘挚很不爽了。

    “这李公择,自任为御史中丞以来,竟对朝中奸臣,无一弹劾!”他愤愤不平的和来见他的王觌埋怨起来:“前有三旨相公,现在难道要出一个诺诺中司?”

    王觌知道刘挚为何如此不满。

    因为刘挚本以为李常来御史台,肯定要带领正人君子,一起对新党小人反攻倒算。

    结果这李常倒好,开始在御史台里公然装聋作哑。

    非但不弹劾都堂上的奸臣小人,就连御史台里的那些小人,他也待之如常。

    如此一来,大家岂不是白高兴了?

    王觌轻声道:“李公择此人,素来以著书为愿!”

    “其家族藏书,曾多达九千卷,皇佑元年全数捐出赠给白石庵,设李氏书房,迄今庐州士民依旧颂其德!”

    这是李常年轻时的壮举。

    将家族藏书全部捐出,任由士大夫百姓借读。

    因他的这个表率,如今的庐州白石庵李氏公房,是全天下最大的公共藏书地。

    数十年下来,累计藏书已经超过两万卷。

    无数文人墨客,都曾去借阅。

    其中就包括了苏轼、苏辙、范祖禹、范纯仁,甚至就连司马光、王安石都曾光顾过,也都曾捐献了带去的书籍。

    王觌年轻的时候,也慕名去过,还在白石庵里留了几个月,走时也循例将他带去的数十卷藏书捐献。

    对这些事情他是无比熟悉也无比清楚的。

    “在下听说,李公择一直想和张节度一起,参与《元祐字典》一事,更曾有意著书,收集皇佑以来,天下士大夫理财之术及天下官员经算之道……”王觌说道:“李公择既起了此念,又如何肯得罪人?”

    刘挚听着,哼哼了两声。

    御史中丞当起了甩手掌柜,固然有利他们可同样也让新党小人猖獗!

    黄履被罢,黄降等人被贬后。

    御史台本来正人君子已经占据上风。

    结果李常一上任就同意了章惇的提议,让出使辽国回来后的满中行恢复原职——依旧以侍御史知杂事。

    于是,原本正人君子们占优势的御史台,再次陷入了拉锯。

    三个侍御史,有两个新党。

    最关键的侍御史知杂事也被人占据。

    很多事情,从此陷入被动。

    可他们也只能叹息!

    “若是司马公早日入都堂就好了……”刘挚说着。

    王觌摇了摇头:“蔡持正一日没有陛辞,司马公就一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