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南方的广西,热闹无比的时候。

    大内也热闹了起来,庆寿宫里来了客人。

    还是稀客!

    “老身见过官家!”

    一位年纪和太皇太后差不多的妃嫔,在赵煦面前,盈盈一福。

    赵煦赶紧站起来,说道:“淑妃娘娘乃朕长辈,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这位,自然就是那位仁庙的爱妃,与太皇太后从小就在宫中长大的周淑妃了。

    在宗法上,算是赵煦的曾祖母了。

    当然,她并不是仁庙的皇后,只是任命的妃嫔而已。

    而且在仁庙在世时,只被封为婉容。

    她现在的淑妃头衔,是元丰五年,魏国大长公主嫁与郭献卿时,由赵煦的父皇,推恩加封的。

    周淑妃再拜,就笑着道:“老身早听太皇太后,说起官家,太皇太后言,官家精俊聪慧,颇具祖宗法度,如今看来,太皇太后所言确实不假啊!”

    “娘娘夸赞,朕愧不敢当,皆是太母、母后保佑拥护,日夜教导之功!”赵煦说道:“朕还年少,尚需太母、母后多多辅弼,保佑拥护、教导呢。”

    周淑妃听着,心下一黯。

    已经知道,这个小官家很不好对付。

    难怪,这朝野上下见过他的人,都不敢小觑他。

    还好,这个小官家纯孝仁圣,对亲戚们一向很好。

    这样想着,周淑妃就道:“老身今日冒昧来见官家,是代老身那个不孝的女儿和女婿,来给官家谢恩的。”

    “驸马郭献卿,本属无德之人,幸先帝不弃,蒙恩点为驸马。又幸官家大德,推恩入太学,以鸿儒教化!”

    “驸马对公主说,官家再造之恩,点化之德,终身难忘。”

    “此生此世,都不敢忘记官家教诲,一定在太学洗心革面,认真读书,不负官家,不负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赵煦听完就笑了起来。

    看看人家,多会说话?

    不愧是大宋宫廷的长青树!

    赵煦记得,在现代的史书记载中,这位娘娘后来活到了九十多岁。

    在这古代,简直是奇迹。

    而在赵煦的记忆里,这位娘娘的性子素来平和,生活俭朴,很少出门。

    整个绍圣、元符时代,她都没有摆过任何仁庙妃嫔的架子。

    于是,赵煦道:“娘娘言重了,驸马是魏国大长公主之夫,也是皇考亲自选的驸马,不看僧面看佛面,朕自然会照顾的。”

    嗯,他识趣就照顾一下。

    不识趣?

    大不了强行下诏,让魏国大长公主与之和离。

    反正,现在的理学还在萌芽,民间和离的情况很常见。

    王安石甚至亲自主持了自己的儿媳和离的事情,甚至还主持了其改嫁的典礼,将之当成女儿一样,风光大嫁!

    也就是皇家,出于种种考虑,才强行打压公主们的婚姻,剥夺公主和离的权力。

    但皇帝是可以任性的。

    四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驸马还不好找吗?

    想和皇帝结亲的勋贵,可以绕大内一圈。

    旁的不说,苗家、燕家还有刘家,就都是很好的联姻对象。

    也正好,可以用这几家新兴武将家族,来给人做榜样。

    可惜啊。

    赵煦的姐妹不多,就三个妹妹,都很小。

    按照现代的医学知识,她们最好等十八岁以后,再安排婚配。

    这样,就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