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彭汝砺的驳回文字,立刻就被送到了庆寿宫中。

    太皇太后看着,也是叹了口气。

    “给事中不许,如之奈何?”她问着向太后。

    向太后看着彭汝砺的文字,也是叹息一声:“娘娘,给事中有批驳之权,此乃祖宗制度。”

    太皇太后自然知道这个。

    而且她还知道,这个事情,不摆平彭汝砺,是不可能得到通过的。

    原因很简单——换了彭汝砺也没用。

    人家说不定就等着两宫罢免他的给事中呢!

    罢官,对所有文臣来说,都是灾难。

    唯独在这个事情上,每一个宰执之外的文臣,都会强烈的表现出他们的刚直。

    这既是圣人教诲,也是因为,每次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

    都将使得他们的名声传遍天下。

    也都将使得他们为天下人同情。

    想当年,仁庙想废郭皇后,好不容易说服了宰相吕夷简为首的宰执。

    但,范仲淹率领整个御史台,集体跪在福宁殿东閤之外,乞仁庙不废后。

    此事,至今都是天下人称赞的正直之举。

    所有参与者,从此就被镀上了一层金身。

    所以,因为这个是罢免彭汝砺的给事中官职,根本不是惩罚,反而是对他的莫大奖赏。

    既然不能罢官,也不能换人。

    这就意味着,在这个事情门下省那一关是别想过的。

    没有文臣,会让这道诏书走出门下省的官署。

    甚至,被彭汝砺这么一闹,中书省那边肯定也不肯再草制诏书了。

    “这事情闹得!”太皇太后摇摇头,问道:“不走中书门下,直接走刑部和大理寺如何?”

    向太后摇头:“大理寺卿王孝先,肯定不会同意。”

    王孝先,都不用看履历,看他名字就知道,杀了他也不肯做这种违背良知的事情。

    “这可如何是好?”太皇太后开始发愁了。

    她看向向太后,道:“太后,可以请官家去和给事中们说一下吗?”

    她已经知道,这诏书能走出中书省,是官家亲自召见了中书舍人刑恕的结果。

    向太后楞了一下,她忍不住回想起六哥上午召见中书舍人刑恕,命其草制诏书时的场景。

    刑恕先是长拜不起,表示不敢草诏。

    最后,还是六哥以天子之尊说出了:‘请刑舍人,为朕草制’这样的话,刑恕才哭着写下了诏书草稿。

    刑恕在福宁殿上,一边哭,一边写着诏书的景象,在向太后眼前晃悠着。

    向太后顿生内疚,感觉自己似乎伤害了一位正直、清正的大臣。

    想着这些,她就摇了摇头:“恐怕不行。”

    她已经让刑恕哭了,怎好再让其他君子哭?

    再说了,为了一个张吉,还要劳动六哥,三番五次去大臣们面前好言相求。

    也太给那张吉脸了吧?

    所以,向太后是不想也不愿,她的儿子,再为了这个事情拉下脸去和文臣说情了。

    太皇太后却道:“如此先例一开,日后却不知如何收场。”

    向太后说道:“娘娘,六哥仁圣宽厚,不是张吉这样的,不会如此重责的。”

    “老身何尝不知?”太皇太后叹息着:“子孙如何,这谁能知晓?”

    这也正是她忧虑的地方。

    外戚子孙良莠不齐,乃是人所共见的事情。

    今天,一个张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