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丝竹管乐之声在耳畔悠扬的响着。

    赵煦缓缓睁开眼睛,看向了坐在自己身前的身影。

    “母后!”他从床榻上醒来。

    睡前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

    献俘礼、太庙、祭祀……

    于是,赵煦自嘲的在心中道:“朕的身体在生理上,还是太小了啊。”

    没办法,他虽然一直有在努力锻炼,注意营养均衡。

    可是,他终究还是太小了。

    身体实在难以支持长时间的高强度政事活动。

    所以,勉强在太庙主持完了祭祀后,登上回宫的撵车,就实在撑不住,在撵车上睡着了。

    他隐约记得,一路上是向太后抱着他回宫的。

    向太后伸手握住赵煦的小手,微笑着道:“六哥醒来了?”

    “嗯!”赵煦点点头,问道:“儿臣睡了多久了?”

    “不久,也就一个多时辰。”向太后微笑着问道:“六哥可要用些膳食?”

    “嗯!”赵煦点头。

    于是,一直在向太后身后小心翼翼的侍奉着的文熏娘便盈盈一福后,从殿中取来一盅早就已经熬好了的肉粥,向太后接过来,拿起一个瓷勺,先吹了吹肉粥,然后尝了尝味道,才对赵煦道:“六哥,且尝尝母后煮的肉粥味道。”

    赵煦当即乖巧的张开嘴巴,任由向太后,一勺一勺的喂着他。

    很快,一小盅肉粥就吃的干干净净,他拍拍肚子,对向太后开心的道:“母后煮的肉粥,最是好吃,不像冯景那厮,总是差些味道,叫儿臣吃不爽利!”

    向太后取出一块手帕,给赵煦擦了擦嘴角的粥痕,笑着道:“母后的肉粥,哪比得上御厨的大厨们?”

    赵煦答道:“御厨们只是手艺精湛而已,空有其术罢了,怎及母后亲手为儿调羹熬煮的吃食?”

    向太后顿时就被感动了。

    这个孩子,每每总是能说出这样的,让她深感满足、幸福的话。

    所以,尽管她其实不太喜欢与人争执,更讨厌勾心斗角。

    但为了这个孩子,她坚持了下来。

    不止风雨无阻的参与听政,哪怕有时候身体不舒服,也会出现在庆寿宫。

    更是会看几乎所有的重要人事任命、升迁。

    只能说,这就是母爱的伟大。

    赵煦微微低头,问道:“母后,庆寿宫的寿宴怎么样了?”

    向太后笑起来:“现在,姑后正在受群臣之表呢!”

    赵煦哦了一声。

    大宋制度,帝后圣节,群臣都要写御制诗来称贺。

    太皇太后又是個爱面子,喜排场的主。

    去年,因为赵煦的父皇驾崩,所以没有收到御制诗。

    今年,终于有机会了,可不得好好看看?鉴赏一二?

    向太后却接着说道:“吾方听说,集英殿说书苏辙,写了一封颇为应景的御制诗,博得了满堂彩呢!”

    “苏辙诗赋,自是不俗!”赵煦点头颔首。

    到底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诗词,自不弱人,事实上,要不是苏轼的光芒太耀眼。

    苏辙的文章,单拿出来,也可以秒杀掉无数人。

    旁的不提,单单是苏辙年轻的时候,写给韩琦的那一封拜帖,就堪称中古年轻人拜谒贵人的范文。

    想进步的官员,都该去看一看,认真学一学,什么叫不卑不亢,如何吸引领导的注意力,怎样拉起领导的好奇心。

    “如今殿上诸臣,还在奉诏赋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