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灭以后,东南亚其余的几个国家一个个都老实的不像话。

    尼泊尔的马拉王朝,半年不到居然派遣十三次使节前往大明,带的东西也非常多。

    这种示好的意思非常明显,朱由校也很无奈。

    东南亚现存的两个大国,一个是缅甸的东吁王朝,另一个就是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也称大城王朝。

    这两个王朝按照历史发展,现在都是处于极盛时期。

    但朱由校并不在乎这些,极盛不极盛的,现在也就是一波平推的事,问题是,用什么借口起兵。

    犹豫几天以后,朱由校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想太多了。

    自己名声已经臭成这样了,还在乎啥名声啊,干就完了,给后世子孙开疆拓土,不丢人。

    于是乎,朱由校下令整兵备战,准备一段时间,然后一鼓作气把整个东南亚收归版图之内。

    至于说如何把这些地方彻底占领,朱由校也想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

    就和金边一样,把他们国家的全部人口强行迁到别处,然后把大明的人口迁徙过去。

    当这个地方全部都是大明的人在居住,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经常造反了,这会节省很多安定的费用和时间。

    可以预料,这又将会是一场血腥的迁徙行动,不杀上一批人,很难把一个国家的人分散到世界各地。

    所以,朱由校恐怕要再多上几个称号了。

    不过既然已经决定出兵,朱由校就不在乎这些。

    罪在自己,功在千秋!

    朱由校早就想好了,这些国家的人口,最多只能安置在远东和新征服的领土,只有表现好的才能得到移民局的居住证。

    这样就算日后出现问题,最严重无非是放弃这些自己征服的地区,少部分的移民,根本不会对华夏造成任何影响。

    兵部尚书王洽看着坐在御座上的天启皇帝,心中其实明白,这个决定一旦做出,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这将是一场毫无正义的“侵略”之举,所以询问用何借口发兵时,王洽也是再次询问,是否决定好这样做了。

    朱由校只是淡淡回了一句。

    “朕就是想揍他,不需要别的理由。

    “如果非要一个理由,那就说朕看他不顺眼,要灭了他。”

    听到这个明目张胆的“理由”,王洽人都直接傻了。

    不愧是天启大帝,出兵根本不需要理由。

    尽管朱由校是这么说的,但兵部却不能就这么发出去,这属实是太装逼了,他们都看不下去了。

    商量几天,内阁也发现这两个国家实在找不出什么能导致灭国之罪的事情来,一直都老实得很。

    于是编了个海商遭到截杀的蹩脚理由,就这么愉快的决定出兵了。

    东吁王朝和大城王朝接到大明的宣战诏书时,整个国家都是懵逼的,两个国家的至高王都在想,我们做错了什么?

    当然,他们第一个想到的绝不是整军备战,和大明拼一个你死我活,因为肯定打不过。

    他们想到的,是如何找到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截杀大明海商的人。

    不存在的人,怎么可能找得到呢?

    所以,无论他们怎么讨好,朱由校还是权当没看见,在准备了一年多以后,在天启二十四年初,下旨正式发兵征讨东吁和大城。

    这次领兵出征的,是新晋一派文官将领的代表着,孙传庭。

    孙传庭率领朱由校交给他的十七万大军,号称三十万,从北京城的运河乘船先抵达南京,而后出海。

    明军将由海路前往安南的一处港口,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