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颜一笑。方英俊顿时就像被一大罐猪油蒙了心,内心狂吼:我要娶她!我要娶她!谁跟我争,我就和谁玩儿命!

    自那后,方英俊也不与小伙伴出去愉快地玩耍了。每天在家里闷闷不乐,茶饭不思,俗语谓之得了“相思病”是也。村长大人见他的宝贝儿子忧郁了,一番旁敲侧击之下问得缘由,立时大打包票,表示一定要为儿子“迎其良配”。

    不怪大伯信心满满,想自己家自前朝时就是村长世家,人脉深远,与知县大人也是喝过酒的。家境殷实,再加上自己儿子英俊潇洒、仪表堂堂,断然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于是,方仲永的大伯就亲往提亲——这在当时多少是有些失礼的。

    果然,据大伯事后说,宾主相见甚欢。亲家(这样称呼是不是早了点?)并不在意彩礼之类的俗物,只要女儿愿意就行。王家小姐也只有一个条件,一首能够打动自己的诗词。

    看着眼前的方英俊痴情地描述了一番自己的爱情故事,方仲永的第一感觉就是:王熙凤穿越了?不对,王熙凤本就是虚构的人物。应该说是王熙凤显灵了?好像也不太对。

    方仲永用饱含同情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堂哥,他很想说:您看过《红楼梦》吗?贾瑞了解一下?贾琏了解一下?没看出您有受虐的倾向啊?至于那个“能够打动自己的诗词”,标准定得也太宽泛了,完全是“自由心证”的推脱之辞啊?

    有心要拒绝,可看着原本水光润滑的堂哥竟有些“为伊消得人憔悴”了,狠心的话实在是说不出口。再说,方英俊品质不坏,只是喜欢玩乐,找一个强势一些的老婆管一管也好。

    也罢,两世为人都不曾体验过爱情滋味的方仲永决定,助人为乐一回,且一定要做好事不留名。

    他摇身一变,化身为感情问题专家:“诗词不难,十首八首也没什么。但小弟觉得,那王家小姐恐怕更需要的是一个知冷知热,且又在经营上能够帮助她的人。七哥不妨从这方面入手,定当心想事成。

    一则关心身体。想那王家小姐每天操劳,又是个要强的人,必然体虚。可进党参红枣茶。用党参六钱、红枣二钱,加水煎汤,取汁代茶饮用,每日一剂,必有奇效。得空就嘘寒问暖,像宝贝一样去呵护她,断无事有不谐之理。

    二则助其经营。七哥平常交友甚多,尽皆是家境殷实之辈,可劝他们多购买王家的砖,以增加其砖窑的销量。若是成婚之后,七哥再与旧友饮宴,也可多个理由不是?

    如此这般下来,七哥定然可以抱得美人归。”

    方英俊一一点头受教,牢记于心,比小学生都要乖巧。

    方仲永不再多说,提笔写就《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令用典较多,除三四句用谢眺的《同王主簿怨情》外,余者皆为大众熟知的典故,很适合文艺女青年的胃口。

    在这个小令中,描述了一个备胎被抛弃的悲惨命运。虽然不是很喜庆,但哀而不怨,忧而不伤,亦可解释为害怕被抛弃的忧思。

    实在是撩妹、装才子、穿越当文抄公的首选。

    方仲永把该首小令的用法、不良反应、禁忌等一一详细说明,最后强调:若是王家小姐问起出处,断然不可说是小弟所为,只说是重金求购县城吴仁礼举人所写。切记!切记!

    不提方仲永带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伟大情怀继续温书。单说那方英俊得了诗词后,一刻也不愿等待,直奔王家砖窑而去。

    说起来也可怜,好好的一个富家女,不在绣楼里弹琴看书,每日里在那砖窑风吹日、晒烟熏火燎。方英俊心道:以后,不能再让我家凤哥儿受这些罪了。

    那王家小姐看了词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