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第一二八章   有缝的鸡蛋

    太祖他老人家说过,要在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别看方仲永搞得元昊灰头土脸,打掉了他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但真要说,元昊就此可以一战而定,方仲永只能对他说三个字,翻滚吧!

    可问题是,这样的货色还真他吗的多!

    初,元昊反书闻,朝廷即议出兵,群臣争言:“元昊不过跳梁小丑而已,遣一下将军可即诛灭。”

    三月丙午,独右正言吴育建议:“元昊虽名籓臣,尺赋斗租不入县官,宜度外置之,示以不足责。且彼已僭舆服,夸示奠豪,势必不能自削。宜授国初江南故事,稍易其名,可以顺抚。”

    奏入,宰相张士逊笑曰:“人言吴正言得了失心疯,果然!”

    疯子吴育复上奏曰:“既不能效钱俶故事安抚之,则宜坚壁清野,挫剽急之锋,徐观其势而为之策。”

    奏章入中枢,俱不报。

    京城路远,消息往来不便,如果方仲永知道了吴育的话,一定会感慨一声“好歹有个明白人啊”。

    西夏人累世征战不休,早就看淡了生死。凡百战后余生者,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而这些老兵又将他们的作战经验口口相传,言传身教于自己的后代。

    且游牧民族自打生下来就开始训练骑术,三岁骑羊,五岁骑狗,十来岁就开始跟着大人放牧。骑马、射猎那是基本的生活技能,绝不是几乎没有见过马匹的宋人可比的。

    更严重的是,西夏人贫苦,每以劫掠宋人为荣。宋人被抢劫了,告到官府,官府也只能驱逐了之。想要去追赶缉捕,你也得撵得上人家不是?

    于是一个悖论就出现了,好人总是受欺负,坏人总是逍遥法外。好人愈弱,坏人愈强。

    公允地说,论单兵素质、作战意志,一个西夏兵能打十个宋兵。你是得有多大的心,敢说西夏可以一战而定?

    当然了,咱也要有自信——不是像朝堂诸公那样盲目地自信,那叫自大。西夏人穷啊!

    虽然元昊除了穷兵黩武、贪忍好杀等等一系列缺点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优点,但治理国政还是有点脑子的。元昊建国后,在疏通原有的渠道的基础上,又修筑了由青铜峡至今平罗县境长达二百余里的水利工程,使首都兴庆府周围成为西夏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不怕牧人会放羊,就怕牧人会种地呀!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元昊觉得自己也是个富人了,有了跟赵宋叫板的资本了,才会给赵祯寄了一封情意绵绵,呃不,是看似请封、实则决裂的战书。

    但西夏人真的就此致富奔小康了吗?呵呵。

    就拿吴育的话说,“尺赋斗租不入县官”,意指西夏的GDP大概相当于宋朝的一个州县而已。可能略有夸张,但你指望一个刚刚学会种地、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有多强的经济实力,也未免太看得起元昊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在历朝历代农耕与游牧的对决中被多次证实了的,那就是游牧民族都不擅筑城,也不擅攻城。

    由此种种,方仲永的军事策略就出台了:坚壁清野,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好办,简单来说就是当缩头乌龟,不论你怎么叫嚣挑衅,俺就是呆在坚固的城池里面不出去,你能奈我何?

    打呆仗也好理解。你来一百人,俺就派五千人打你,保准输不了。你来一万人,俺不是有硬寨吗?

    最难的是坚壁清野。故土难离,破家值万贯,狐死首丘等等一系列的成语俗语,很明确地道出了中国人对故乡的依恋。

    你元昊不是自诩跑得快,打得赢吗?那么你打仗是为了什么?还不是看大宋富庶,想来混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