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京城能守,千难万难,臣也会劝陛下守住。但眼下的形势,京城绝无侥幸,王笑所谓的提兵北上,为的是让我们和建奴消耗。眼下再不退,等到局势恶化,再退就来不及了……”

    “蠢材!人的名,树的影。朕若比王笑先退,中原百姓如何看朕?东征心血付诸东流,他年卷土重来,难得何止千倍万倍。”

    李柏帛并不与唐中元争执,再次放缓语气,道:“臣与陛下说曹操、说汉高祖。说的实为‘理智’二字。在臣看来,曹操肆意恩仇,易为七情六欲所惑。陛下可知曹操与张绣之事?”

    “朕不用你说。”

    “臣知陛下目光长远。”李柏帛又道:“陛下所虑者,不止是多尔衮,还有王笑。”

    唐中元点点头,叹道:“你知道就好。”

    “陛下,臣见过王笑。其人确有才能,但年少成名,立业太过顺遂,心性轻浮好色。至多可比曹操。”李柏帛道:“纵观天下,唯陛下可与汉高祖皇帝相比。这次我们退回关中。以后就算王笑得了中原人心,也难与陛下匹敌。”

    他并不再多谈形势,他知道唐中元比他更了解。

    身为臣子,他能做的,也只有劝谏唐中元保持绝对的理智。在权衡之时,把那些因顾忌名声、因情绪左右的因素排除掉,做出最冷静的决定。

    “孟先生之死,臣心中悲痛不逊于陛下;刘循主张退守,说句心里话,臣不屑其人品;吴阎王反叛,臣恨不能生啖其肉……但事已至此,臣也只能请陛下顾全大局,保存实力。眼下楚军主动分兵侵扰建奴,战势看似有转机,实则已是被逼到只能放弃正面决战。这恰恰是我们退兵的最好时机,因为多尔衮想不到我们会在此时退。臣句句肺腹,请陛下明鉴。”

    李柏帛说着,在地上重重磕了一个头。

    他自己也不甘。

    好不容易在这巍峨的紫禁城内准备施展一辈子的抱负,到头来功败垂败……

    唐中元沉默了很久。

    他把脚重新踩回纹龙金靴里,揪着自己的胡子。

    “朕知道了,且先下去吧。”

    等李柏帛退下,唐中元扫了扫衣襟上的挫下来的茧子,站起身来回踱步。

    “陛下,七殿下求见。”

    “让她进来。”

    ~~

    父女俩也多日未见了。

    唐中元在唐芊芊腹上瞥了一眼,皱了皱眉,本想说些什么最后却还是收了回去。

    “朕知道你想劝朕什么,不用说。既然来了,陪你老子一起用饭。能在这皇宫里用饭的机会不多了。”

    他说到后来,眉头皱得更深,又问了一句:“你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有什么忌口没有?”

    唐芊芊道:“儿臣想说什么,父皇怕是猜错了。”

    “少跟朕故弄玄虚。”唐中元没好气道:“无非还是劝朕死守京城。朕怎么就生出你这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女儿。”

    没想到唐芊芊竟是噎了他一句。

    “因父皇拐了我娘,故而生了儿臣。又因父皇始乱终弃,故而儿臣胳膊肘往外拐。”

    唐中元脸色在这一瞬间冷了下来。

    他脸上好不容易才表露出的温和在一刹那间敛去,重新又变的威仪而让人生畏。

    “朕的脸面都给你丢光了!”

    “嘭”的一声,被已被拍裂的御案被一脚踹开。

    唐中元喝了一声,抬头指着唐芊芊,叱道:“王笑又好到哪去,他可曾给你一个名分?你这样怀着他的孩子回来,可还有没有一点老子傲气?!”

    一声怒吼极是吓人。唐芊芊却依旧很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