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头吃饭。

    ——看来,柳岚山也没什么高明见解。

    倒也谈不上失望,今天让他们辩论,本来就只是估且一试。

    郑元化的意图不会这么简单。

    此事,还是看不明白啊……

    那边复社三人却已被柳岚山的气势压住。

    “王笑,我不懂这有什么好辩的?这些竖子,不足与谋。”柳岚山脸上傲气愈浓,仰头负手,趾高气昂,一副胜利者的样子。

    方以智大急,拱手向王笑道:“国公请信我,此事大有可为!请国公摒退左右,我有一桩秘事相告。”

    王笑不理他,又夹了一口菜吃。

    他碗里的米饭只剩最后一口了。

    方以智眼皮一抖,情急之下也顾不得其他,哪怕齐王也在、哪怕以后齐王一定要杀自己,他还是在这一刻下了决定。

    “国公,我知在你眼里,我们的计划拙劣不堪,但请听我最后一言。”

    方以知伸手入到了袖中,掏出一张明晃晃的圣旨,双手高高捧起。

    “陛下已下了中旨,请国公入京清君侧,扫除郑党、还朝堂清明,陛下承诺,到时把国公经营山东、力拒建奴等数桩大功一并封赏,愿封国公为异姓王!

    同时,沈次辅与孟侯皆已领旨除奸,除他们之外,领旨的还有文渊阁大学士应思节、南直隶总督曹浚……”

    王笑碗里还剩了几粒米,依往常的习惯是要吃干净的。

    此时他并没有继续吃,也没放下筷子,而是继续听方以智说。

    应思节本是江西总督,关明就是他提拔的;沈保本是南京户部尚书。皇孙南下之后,郑元化、沈保、应思节三人合作拥立皇孙,成了南京朝廷的三大功臣。

    曹浚却一直都是郑元化的心腹,也是其最重要的兵权。曹浚本是五军营总兵,如今一路做到南直隶总督,若非在山东兵败,也该封个伯爷了……这样的人,背叛了郑元化?

    “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柳岚山吃了一惊。

    ——首辅大人一直控制着陛下,怎么可能让人拿到这样的中旨?!

    可现在……说明首辅大人对皇宫、对南京的掌控出了问题?

    他喃喃道:“不可能,这是矫诏,是矫诏!”

    方以智并不理柳岚山,又向王笑道:“我等能得到陛下中旨,可见郑元化已是强弩之末,连曹浚都已背叛他。一开始我也不信,但事实俱在,此事大有可为,绝非我虚言!”

    王笑淡淡道:“既如此,你们自己清君侧就好了,何必带上我?”

    “不错,我们自己做,此事也未必不成。郑党已是独木难支,败亡在即。”方以智道:“但现在江南民怨沸腾,百姓心羡山东安定富足。”

    他递了圣旨,一掀衣袍,在王笑面前缓缓跪下,道:“我实话实说,迎国公入京,只有沈次辅是立场坚定的。孟侯摇摆不定,幸而我们说服了他。”

    “应思节与曹浚,则是坚决反对此事。这才是沈次辅派我们来的真正原因。我们担心的不是不能除郑元化,而是除掉郑元化之后,应思节与曹浚故态复萌。”

    “沈大人问我,赶走郑元化,继续与应思节等人合作,于局势可有益处?还不是一样,吸民血以奉养各地的军阀?那么,郑首辅换成沈首辅有何不同?”

    “不久前北面一仗,我们都看得明白。国公你数万人便可与建奴决一死战。江南江北四十万大军却毫无用处,只能把富饶之乡压榨成贫瘠之地。”

    “我们更担心的是,有朝一日,国公你举兵南下,使江南生灵涂炭……与其如此,不如狠下决心,放手一博,给江南百姓一口喘气的机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