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那时,谁看到最高的人像疯子一样直接站出来对着别国叫嚣?

    没有,从来就没有。

    都是外交发言人处理,最上面的人从来不会直接针对某一个事情叭叭叭。

    文明底蕴、文化传承、大国风范。

    不然跟个小混混有什么区别?身为一国领导人,整天哇啦哇啦叫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那便是没有文明沉淀、没有国朝礼仪、没有传承底蕴、没有规矩方圆。

    直白点说就是,那样的白皮肤的人,少教养。也不知道是养不教,还是教不严。

    大唐不是,别看平时找李易说话的时候很随意,涉及到国事时,大家都知道怎么办。

    当然,朝堂上的众臣最怕的是李易正经行文上书,李易不是不会,他文采好着呢。

    他通常都是写首打油诗,或者很直白地说出来他的意思,这个就是可以商量。

    若李易突然用正经格式写行文,事情就大了,很恐怖的说。

    “允!”李隆基颔首,你们写吧,写完了给吐蕃送过去。

    至于苏禄那里,呸!等着,等朕腾出手来的。

    朕就是不想让易弟亲自过去,不然屠了你们,易弟想杀人,太容易了。

    二十个报信的人留下信,被抬出去。

    之前他们兴奋,走了不该走的路,现在腿都抽筋了。

    他们看宫女,宫女抿嘴笑,有的宫女坏呀,抛媚眼。

    “不要这样,否则宫内的福利减掉。”二班的桃红过来有事情说,看到宫女们的样子,警告。

    宫女们立即低头,她们害怕,福利是李家庄子的福利,额外的。

    “大家辛苦了。”二班桃红对二十个人说。

    二十个人瞬间清醒,他们感受到的是端庄。

    不管哪一个班的宫女和太监,对外的时候气质都会显现出来。

    他们每一个班都会把李易教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学到的知识不一样。

    他们属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状态,懂经济、晓民生、知兵事、明政治。

    ……

    “易弟,今日朝堂有捷报,说是有将近五万五千的俘虏,就那一个地方。”

    不等到晚上,李隆基就回来了,未去找其他女人。

    现在是中午,庄子里凉菜最多,热菜也有,数量少一点。

    今天的主食是过水的籼稻米,籼稻生长周期短,华州、同州那里的出来了。

    这种米没有筋,口感不好,但做成过水饭,就差不多,跟有筋的一个口感。

    都不用制作成米线和大米饼,过水饭,什么地方的米能有筋?

    过下去的是水,用来给牲畜喝。

    李隆基盛了一碗,坐到李易对面,说起高兴的事情。

    “换回去。”李易用筷子在搅拌蒜茄子,蒸出来的茄子,配合水饭最好。

    其实土豆烩茄子也好吃,但没有土豆。

    要是有土豆、玉米,整个大唐一下子就起来了。

    尤其是李易那时的内蒙古,现在的一片地区,种土豆不但产量高,而且土豆还长得面。

    “不够换,大唐百姓数量少。”李隆基提数据。

    “换牛羊马匹,他们没有战斗力了,今年基本上就这样结束,明年咱们的火枪出来了,现在多换点有用的东西。”

    李易不是心软和傻,他算计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