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请。”张说配合。

    两个人进去,大门又关上,这门不是谁都能见到打开的时候。

    “元之兄,弟这厢有个疑问,若李易亲自,是否开正门?”张说笑着问。

    “某根本不见他,见了面,他自然会猜出陛下身份,某有几颗脑袋够砍?”

    姚崇回答得利索,对,不见,太危险。

    “若以后知晓陛下身份,又来见呢?”张说又问。

    “道济你呢?”姚崇反问。

    “元之兄,可有李家庄子学子干谒文章送至?”张说换个话题。

    “道济你那厢呢?”姚崇还是反问。

    “没人,其他人等皆劝退了。”张说回答,同时明白这里也没人。

    心里不好受,说明人家李易根本没看上两个宰相,不给你送。

    当然,天上人间送的是另一回事儿,不涉及到科举走后门。

    二人说着坐好,有茶水送上来,这茶还是陛下赏赐的,李易那里炒的绿茶。

    李易说了,发酵的红茶是适合吃油脂太多的人喝,而绿茶适合吃东西营养均衡的人喝。

    胃肠道有问题的不适合喝任何茶。

    大人物当然营养相对均衡了,就不喝红茶了。

    至于什么深度发酵的黑茶、半发酵的乌龙茶、铁观音什么的,现在也没人细分。

    所以说他们煮茶叶蛋都是拿发酵茶煮,没有绿茶煮的好吃。

    “今年春天开始,采茶要想办法叫李易帮忙做成绿茶,他那个制茶的方子没流露出来。”

    喝一口茶水,张说暗示性说道,意思是让姚崇想想办法,把制作绿茶的方法弄到手。

    “摘了新茶送去即可,何必冒风险?”

    姚崇不干,我才不折腾呢,李易看着好说话,那得分情况。

    茶叶怎么做都不利民,发酵茶难道不能喝?

    若是能问出来怎么炮制茶,岂不是能问出来怎么制酱油?

    “要不要透题?”张说非常小心地问道。

    他看上四十二个学子了,想要考完科举拉到自己手下。

    “你透了题,李易很可能会翻脸,他要堂堂正正把人送上来。你莫非看不出他那骨气?哦,他叫意志。

    他可以让出很多利益,却有条线不可逾越。他可因你是病人跪地救助,却不肯因你权势低头一分。

    他给你钱行贿可以,你想压着他,你试试?别人欺他君子以方,他不屑出手,那些人如何了?”

    姚崇始终在揣摩李易的行为和心思,得出这么个结论。

    “唉!若说策论,我认为李易会教会学子许多见识,可是诗赋一道,难啊。”

    张说点点头,认同姚崇的话,却更担忧。

    现在靠科举进士,写诗词也很重要。

    不透题,李易怎么帮着学子们写诗啊?

    是的,张说就认为,只要他透了题,李易保证能写出来好多相关的诗,每一首皆可流传千古的那种。

    “锦瑟无端五十弦……沧海月明珠有泪……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外面突然传来了很多人同时吟诵的声音。

    “好诗!哪位大才出得此作。”张说直接站起来了。

    姚崇跟着动容,道:“好一首对仗工整的七律,往事在眼前,只是已惘然。”

    “问一下,何人所作,招人前来,这个干谒本相许了。”姚崇对管事的说。

    不长时间,管事回来,表情复杂,道:“李家庄子昨夜南曲众女哄叫李易上台,李易抄两首诗,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