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捏住,压水的时候松开。

    另外一个是两个人用一个横杆压,一个人负责把住管子对方向。

    一压,水喷出去,比一个人的那个水量大、距离远。

    第三个东西就是竹筒制作的针筒,抽一下水,推一下。

    李易那时小孩子玩的塑料小水枪,他给放大了。

    “把压力的那个做大,几十个人一起压,能让水射到几层楼那么高,水多。”

    李易拿出来的是清朝时期用的水龙。

    现在的灭火工具是一个丈长的粗竹筒,用皮子封一个大大的水囊。

    灭火的时候把竹筒插在水囊中,口的地方抓紧了。

    其他的人一起压那个水囊,水就喷出去了。

    李成器只顾着点头了,这东西好啊,几种混合着用。

    长安城中再走水,救起来方便多了。

    在他琢磨的时候,李易的声音又响起。

    “不过要有水源,最好是制作大缸平时装水,加盖。

    冬天的时候用布给包上,看到有冻的把冰敲掉,烧热水解冻。

    看上去耗费多,总比烧了房子和烧死人强。”

    李易发现长安的格局不错,一个个坊。

    每个坊配几口大缸,夏天无所谓,冬天保暖。

    “正是。”李成器缓过神,招呼人,抬上东西跑了。

    只扔下一句‘今天晚上不回来了’的话。

    李易让人搬出来另一个,继续给水泥路面降温。

    不但要降庄子里的,从庄子到春明门的路,现在也是铺上了水泥。

    旁边保留了泥的路,方便没有钉掌的牲畜走。

    那路也热,庄户们赶马车出去,一桶水喷完,回来装,另一辆车接着喷。

    没有抽水机和消防带,不然就在灞河里抽了。

    木头拼出来的大木桶,一桶能装两吨的水呢。

    好在车足够结实,同时牛马多,不然这段路喷不过来。

    “从哪装的水?”路人看到,好奇中询问水源地。

    “井水,凉快!”庄户回答。

    “我洗洗手,喝一口,快把我渴死了,现在都说河水不干净。”路人凑过来伸手。

    先洗好手,再捧着接水喝,顺便脸也洗了。

    “叫我试试呗。”喝够了,路人又提新的要求。

    他操作一番,喘两口气:“灭火好用,用车装着大桶跑,到地方一压,水喷出去那么远。”

    往城门口去的一路上不时有人在那洗手、喝水,并且说可以救火。

    百姓都不傻,知道东西的用处。

    李成器带着东西回到宫中,叫人把水桶给装上水,于兴庆殿门口,一下一下压。

    李隆基、宫女太监都出来看。

    得到消息,在旁边不远的政事堂中的一群人也赶到此。

    “看,打水仗用的,一人一个,互相对着喷,夏天热,凉爽。

    还可以给长安城中的路面降温,比用盆一次次泼好用。”

    李成器把李易说的那套话拿出来。

    姚崇拿过一个唧筒,吸了水对着别处使劲一压,水飞出去七八丈远。

    他又抽一下:“好东西,这小玩意儿,制作简单,只要人多,二层楼起火都能给灭了。”

    张说跟着说:“寻常百姓家可以备上两个,哪处起火,一招呼,全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