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与冯双礼。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时艾承业和冯双礼已经心灰意冷,未必没有顺水推舟的想法。

    但是也不能苛责他们。

    毕竟连天子都弃国了他们替谁去作战呢?

    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不也降清了吗?白文选最后不也降清了吗?

    能像夔东十三家那样坚守到最后一刻,像李来亨那样举家自焚的毕竟是少数啊。

    这些将领历史上也为南明政权效死力,只是最后做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

    现如今朱由榔穿越,造成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这些名将自然不会像历史上那样降清。

    至少朱由榔不能因为他们没有犯下的过错而歧视他们。不然朱由榔将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

    试想没了冯双礼、白文选、艾承业等人,明军的实力将大打折扣,李定国一人也将独木难支。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平行时空,朱由榔是历史的书写者而不是复刻者。

    既然历史已经改变,朱由榔自然没有理由苛责这些为大明尽忠职守的臣子们。

    “传朕旨意,按照规制奖赏有功将士!”

    在赏赐这方面朱由榔一点也不吝啬。

    他十分清楚激励的必要性。

    将士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命,朝廷没理由让他们白白流血。

    只是朱由榔心底还是有些担心。

    艾承业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啊。

    有冯双礼在他身边督导还好,让他独领一营,这肩上的担子是不是压的太重了些?

    但见李定国一脸欣喜的表情,朱由榔又不忍去提。

    希望不是揠苗助长吧。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罢。”

    朱由榔和声道。

    “若此次艾承业能够立下些功劳,可否将他调去昆明驻防?”

    李定国的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

    当初延安王艾能奇战死后,永历帝为了安抚其部众,将黔国公沐天波的女儿许配给了艾承业。

    当时艾承业尚年幼,过了几年二人才完婚,艾承业也成了沐天波的女婿。

    原本朝廷在昆明一切都好,但朱由榔迁都成都后,艾承业跟着冯双礼、李定国一同入川,自然带着家眷。

    沐天波作为黔国公留守昆明,与女儿女婿两地分隔自然是分外想念。

    沐天波是肯定不能动的,那就只能艾承业动一动了。

    朱由榔思忖了片刻笑声道:“朕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呢,这点小事朕现在便准了。待此战过后便将艾承业调去昆明驻防。”

    李定国闻言大喜:“臣替艾承业谢过陛下。”

    “晋王啊,嗣兴年纪渐长,你也可以带着他多历练历练了。”

    朱由榔话锋陡然一转,听的李定国一愣。

    陛下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有意要提拔嗣兴?

    这到底是好事情,行军打仗是李定国安身立命的根本。李定国也不希望自己儿子成为一个混吃等死的闲散王爷。

    陛下已经如此明示,他有什么理由不带儿子历练一番?

    ...

    ...

    ps:第二更送到,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