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一声小事,不了了之。

    ……

    当日,杜如晦请了病假,再度回到朝堂已经是半个月以后!

    回到朝会的第一天,下朝以后,杜如晦立马叫住了唐俭:“唐兄,此次多谢了!”

    唐俭一脸懵逼:“杜相何以言谢?”

    杜如晦愕然一笑道:“唐兄还不知道?那日要不是你家老四,某可能就见阎王去了!你家老四,当真是长安麒麟儿啊!马蹄铁、马鞍、火药、琉璃……竟然还会医术!莫非他是咱们看着长大的,我都险些以为他生而知之啊!”

    唐俭一下子明白了,原来那日儿子是去救杜如晦了!

    明白之余,唐俭有些迷糊!儿子是怎么知道杜如晦生病的?莫非,儿子能掐会算?

    不应该呀,俺一家都信佛,自家儿子信道?而且道术似乎还很厉害,要不抽时间问问儿子?

    抱着一肚子疑惑的莒国公回到了府里,然而确没能见着儿子!

    此时的唐老四已经在学校里正忙着中期考试!

    试题自然跟着分班一样,分为三种!

    而且考试之前,唐河上放出了话来,各种班级能够排名前三的,有物资奖励!

    农历九月中旬,长安学院的学子们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考试,学子们有的心怀忐忑,有的满脸信心进入了考场。

    考试采用糊名制和交换监考制度,一次考一天。就连忙着长安官道建设的王玄策都被抽调回来监考。

    李纲和颜思鲁对唐老四的考试方式表示相当赞同,并且想上书皇帝以后科举就这样执行。

    唐老四点头说可以并表示如果真的要科举,这种考试制度还要继续深化,使其更严苛!

    说起王玄策,不得不提到长安的官道,目前已经铺设了四五里!

    当然,长安的官道不可能封闭建设,两丈宽的道路采用单道双通的方式进行着。

    整个大唐看起来欣欣向荣!

    正是此时,岭南道,五匹骏马驼伏着五个身穿唐制皮甲的骑士快速奔向长安!

    如同曾几何时往长安递上捷报的信使一般,五名骑士三十里一换马匹,昼夜兼程,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往长安!

    驿丞们有的半夜被叫醒,有的白昼里换马,没有一个人有丝毫怨言,也没有一个人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像生怕自己问一句就会耽搁信使报信的速度!

    岭南到长安,这可比塞北更远!信使们一路疾驰,到达长安已经是五天时间过去!

    五名信使,这一次依旧没能逃脱有人死亡的宿命,抵达长安之时,五个人只剩下了两个。

    在城门卫的互送下,信使直达朝堂,跪下艰难回报到:“启禀陛下,岭南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