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三个字。

    这让准备讲解的王玄策对唐老四报以苦笑,仿佛在说,“董事长,陛下这神志不清的样子听得清咱们的解释?”

    唐老四笑着点点头,示意王玄策安心讲解。

    早已没有往日白皙却更有男儿魅力的洛阳帅哥心领神会,伸手作请状道:“陛下,请随臣上桥,臣慢慢给您讲解。”

    “禹门口大桥乃冠军侯亲自设计的斜拉桥,经历近百次考察,最终定在了这禹门口修筑。其桥柱总高六丈,两岸地锚均用钢筋混凝土浇灌,下地深度达五丈有余。双塔之间间距一百一十步,桥宽三丈,矢跨比为一比十。大桥的主要承重依靠钢索,其中主钢索直径一尺由二十七根钢丝组成,吊在两侧的吊杆各二十,直径半尺......”

    王玄策一边介绍一边呆着李二陛下朝着河对岸走,直到走到了桥梁中端,李二陛下才仿佛从震惊中回过了神来,“玄策,建这样一座桥遇到的困难肯定很多吧?危险一定很大,靡费一定很高吧?”

    面对李二陛下一口气问出的三个问题,王玄策只是笑了笑,“陛下圣明,不过,不论有多困难,多危险,咱们不都将这座桥造出来了吗?从今往后,咱们还会建造跟多的桥梁,臣有信心,不管是不管是一百步,还是五百步,甚至一千步长的桥梁终将横跨在大江大河之上。我大唐会让黄河天堑,长河天堑变成坦途!”

    “好!哈哈哈!”

    王玄策的豪言壮志让李二陛下心里为之震撼,他爽朗笑道:“那从此往后,这征服大江大河的任务,朕就交给你们道路监了!走,咱们继续往前走!”

    就在李二陛下大笑的时候,他身后不远处的杜如晦亦是一脸激动地抓着儿子的手,“大郎啊,为父从未想到,你能督造如此宏伟工程,好!不愧是我杜家的二郎。”

    一旁的唐俭听着老杜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嘴里不断瞎嘟嘟,“得意个甚,还不是我儿子领导有方,设计的当?”

    面对唐俭的一嘴酸臭味,杜如晦视若未闻,反而是拉着自己儿子加快了脚步。

    不仅仅杜相如此,微胖的国舅爷也是拉着自己儿子的手,脸上写满了自豪。就差扬天大吼一声“看,我儿子在这大桥建设项目上任技术总监,可比杜构那个管行政的厉害多了!”

    也亏得这句话没说出口,不然老杜定然会拼了老命和长孙胖子理论理论,管行政怎么了,我儿子不做好后勤工作,你儿子饿着能施工?

    在场百分之九十九的大臣走在桥面上都是一脸震撼。

    黄河天堑,存在了多少年了?哪朝哪代不是只能依靠船舶渡河?

    每到洪汛时期,河东河西的交通就直接断绝。

    如今有了这样一座大桥,河东河西两岸的天堑可谓是成了坦途!若是这样的桥梁再多修筑几座,那么河东河西、河南河北之间的沟通定然会十分通畅,黄河两岸的交流必然十分繁盛。

    从剑南道回来之后,升任为工部尚书的李大亮或许是整个队伍里唯一一个特例。

    他趴在桥边的栏杆上,愣愣盯着下面的滔滔河水不,不再往前走出一步。

    负责李大亮那一组的匠人往前走了好几步才发现队伍里少了一个人。

    他立马跑了过去道:“这位使君,若是恐高的话,您可千万别往下看,咱们这大桥距离河面可有五十几步高呢!”

    “本官,不是恐高!”

    李大亮转过头来回答。

    此时,匠人才发现眼前这位身穿绯袍的大官脸上挂满了泪痕。

    “使君,其实恐高没啥!”

    看样子匠人比较耿直,看着李大亮泪流满面,挠了挠头道:“咱们有些工友也是恐高,特别是在拉钢索的时候,即便是有安全绳捆着,都让人由衷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