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自家的娃娃还没能进入学校读书呢!

    学生多了,老师们自然忙得厉害,尤其是在半年前升任常务副山长并且分管教学的马周,平日里不仅要追踪教学落实,还要时不时前往天牢和唐河上碰头讨论新的教学知识。

    至于崔珏这个山长......

    他已经不在学院里面了,而是忙碌着长安城的东南和西南两角忙着两座新学校的建设。两座新学校的规模一点也不比现在的长安学院小。

    由于学校还没建设完毕,几乎没人知道这两所学校建设好之后会不会和长安学院一样。

    反正,咱们只晓得以后会有更多的娃娃可以读书。

    杜荷所负责的实训项目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据说就差一步就能完成动力转换的问题,至于这一步完成之后,将东西安装在哪里,实训小组的同学们都没有头绪。这让娃娃们多次向自己父亲提出,能不能说点好话,让陛下把山长放出来?

    火药监的两个头头简直有些不务正业,新式火药的研发早已停止了。自打发电机弄出来之后,李德謇和李德奖就像陷入了魔怔一般,想着能不能通过电让机器自己转起来。

    可由于一时间没有找到窍门,两人的新项目也陷入了瓶颈足足半年之久。

    他们倒是想去天牢找找唐老四,可想来想去又最终没有迈出前去天牢的脚步。

    理由很简单,什么都依靠唐老四,咱们除了当工具人,还有什么作用?

    经过一轮春夏秋冬,魏叔玉的嫁接树苗从枯枝长出了绿牙,从绿牙变成了绿树,然后枯黄,最后落下叶子又变回了枯枝。

    魏叔玉把这些都记载上了专门的小册子上,册子上有着两个醒目的红字——“存活”。

    他无比期待,这些存活下去的嫁接树苗能在某一天在册子上写出两个字——“结果”。

    不仅仅长安城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就是整个大唐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首先要说的是各级衙门,第二届科举选拔出来的士子如同一股清流,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凡为官一县的,纷纷受到了百姓们的好评。但凡在州府做官的,纷纷受到了上官的肯定。而那些在部堂做官的,也无外乎都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攫欝攫。这些反馈,无疑都进入了皇帝的耳朵里。

    李二陛下情不自禁想开第三届科举,可这样的设想刚刚提出,就被长孙无忌、唐俭、戴胄、魏徵、房玄龄、杜如晦、李靖还有萧瑀全票否决。

    否决的理由很简单,才开了科举,立马开第二科时机未到。

    “可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时机?”

    李二陛下情不自禁问了出来。

    然而,却没有一个人能掷地有声地给出一个答案来。

    这让皇帝有些郁郁,难道,朕在这件事儿上就只能依靠他么?

    巘戅追文g戅。......

    和皇帝同样郁闷的,还有一个人,他是道建司唯一一个正五品少监——许延族。

    秦岭脚下,一排排简易板房里,许少监很随意的坐着,他的眉头皱得简直想秦岭里边山与山之间形成的沟壑。

    进入道建司已经一年了,这一年里,许敬宗见证了河西河北大地上一条条如同长蛇一般的官道兴起。也见证了一座又一座桥梁的拔地而起。

    可是,这都不是许某的成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许某这是在吃前任留下来的“遗产”。

    说吃前任留下来的“遗产”还是好话,朝中甚至有不少微词:“许敬宗?呵呵呵,技术他能参与么?后勤,都是杜构做着的!”

    这句微词看似字数不多,可每一小句几乎都在诉说一个事实:许敬宗在道建司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