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员工开工资么!

    衣食住行是人民的普遍需求,对现在有时候连转机都包不起的中国队来说,再聘用那些所谓“高端人才”,赤字的窟窿根本就堵不上!

    当把问题抛回来后,眼屎多也没有完全败下阵来。

    “虽然顶尖人才稀少,但我们可以提供实习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眼屎多再次把辽足的案例摆在桌面上。

    辽足后勤虽然配套人员齐全,但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是校招的实习生。

    大学生成本低廉不说,而且一些冷门的专业学生,也需要一个实习岗位来增加工作经验。

    比如一个学中医推拿的大学生,他来到辽足后勤部的时候就被分到队员恢复团队。

    在每次队员训练或者热身赛赛后,他们就会对球员进行一对一的按摩放松。并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设计出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赛后放松。

    这样既解决了人才不够用的问题,又能节省开支,并且对球队来说,聊胜于无。

    眼屎多的这个方案提出来后,引起众人的窃窃私语。

    中国足球本就是在起步阶段,各个方面的配套设施都比较低级,但这不是最关键的。

    关键的步骤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点很重要。

    至于这些实习生会不会弄巧成拙,“热心帮倒忙”,这些弊端在其创造的更多优势面前,还是可以忽略的。

    最终会议决定,还是先在国青搞个试点再说。如果成功,再推广到全体国字号队伍,甚至全体甲级联赛等球队。

    这篇翻过去后,会议的第二项内容便是关于如何定位甲A联赛,以及甲A未来发展方向问题。

    年中的时候,因为健力宝搞出个国内队员转会的特殊条款,确定了足协内部注册的年轻天才球员留洋的通道。

    但还是那个问题,国内足球高端人才流失,势必会导致国内联赛水平下降。

    对此,足协也进行一次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刻的讨论。

    关于这方面,许副主席的一番话引起了众人的深思。

    “阻止球员外流是‘节流’,引进国外球星是‘开源’。”

    “对年轻队员来说,出去历练一番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国内联赛水平低,培养不出更高端的人才。所以在‘节流’上,足协没必要抓的这么紧。”

    “而‘开源’,操作性就很多了。”

    “比如在多开放一个外援上场数额,吸引外国球星加盟甲A等。”

    虽然这样的行为势必会冲击到国内球员的自身利益,但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优胜劣汰是不可抗拒的。国内球员想出场比赛,就一定要比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不过虽然继续开放,也不能让老外把所有资源都掠夺走。

    足协接下来有针对“如何筛选和拒绝水货外援”,“如何缓解国内外球员的矛盾”进行了探讨。

    最后大会讨论出一个比较有建设性的新颖结论就是:足协给甲A联赛进行一个明确标准的定位,在确定甲A是二流联赛的同时,大力引入外国有经验的成名球星,全力把甲A打造成这些球员“焕发第二春”的场所。

    一些即将退役的成名球星、以及职业生涯低迷期不得志,豪门培养新秀的各年龄段球员都是甲A的争取对象。

    也就是说,在目前国内联赛水平还很低的阶段,足协不介意把甲A发展成国外年轻球员的“踏板”和年老球员的“栖息地”。

    同时,根据这项政策,又配套出一个避免把甲A彻底发展成“养老院”、“捞金会所”的方案。比如提高加盟球星的审核标准,设定最高薪资待遇,签订一些目标合同或者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