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表面上的身份,但这足以。

    对辽足来说,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懂当地的规矩,有大概率看走眼被坑。这个时候找一个熟悉这里并且值得信任的老乡帮忙掌掌眼,是一个基本操作。

    来辽足试训的都是买进的货,这事儿就连王红李和张饮都不敢轻易拍板。

    “就昨天进球的那个。”马西园脱口说道,然后从包里拿出来一张A4纸,是那个球员自己填写的申请表。

    “昨天那个?”欧楚良咂么咂么嘴,开始在脑子里回忆起来。

    Cisco罗马只是一支建队三十多年的小俱乐部,目前征战于意丙。有传言说它这赛季的目标是升乙,但话说回来,哪家球队不想升级?

    辽足如今展露出来的实力已经和一支意乙中上游球队差不多,所以哪怕大部分意大利人不愿意去中国踢球,但一些想到自己职业生涯、喜欢考虑长远的球员也会开始认真思考,加盟这样一支球队对自己有没有好处。

    辽足已经把势造出来了,有钱,有实力,有球员,也有好教练。再加上《体育战报》描述的中国足球环境,让这些意大利球员蠢蠢欲动。既然甲A和比甲、土超水平等差不多,那么为什么不去东方淘金,领略一下东方特色呢?

    在中国踢个两三年,展现自己后再回来,就像那些涌入中国的南斯拉夫教练一样,有何不可?

    更何况对一些滥竽充数的家伙来说,他们连踢了半年后暴露被辽足开除都不怕。直接在当地找个外语培训机构当外教,也同样可以赚个钵满盆满。

    但滥竽充数的家伙张饮和王红李两人能看出来,今儿个被摆在欧楚良眼前的,却是两人看不准的家伙。

    “1977年5月26日...22岁?”

    和自己同岁,就比自己小二十多天,从年龄看上去还很年轻,还有一定的可塑性。这样的球员可以直接用,但除非意外,否则成长空间基本早已经被限制在一个高度。

    “身高193CM,体重85KG,位置前锋...”

    大块头?塔式中锋?不说别的,光是这两样数据在国内肯定受欢迎。想想看,一个球队有一个看上去就很猛的大块头,还没打气势就先起来了。

    “94年开始踢职业联赛,效力过...意丙、乙、丙...噢,挺多的还!”

    那些丙级球队的名字就连欧楚良也认不全,只能从后面的等级做一个简单的判断。94年开始踢球,到现在5年效力过4个俱乐部,转会频繁。是实力不济?还是小庙容不下大佛?既然已经效力过意乙,但在转会后没有去意甲而是又回到意丙,看样子应该属于前者。

    “这赛季已经在意丙打入8球...”

    现在联赛基本过半,对一个前锋来说这个进球数已经算得上合格,甚至是优秀了。就是不知道他是只有这赛季“运气好”,还是每个赛季都这样“突出”。

    求职表上简单的数据让欧楚良分析不出来太多,他只能绞尽脑汁回忆昨天的比赛。

    Cisco罗马开场前打的很主动,但失去主动权也来的很快,基本上还不到半个点。整场比赛辽足获得破门机会很多,但因为个人原因,也只把握住四个。

    总的来说,Cisco罗马虽然有实力冲乙,但是在防守端做的并不是很好。

    相反,他们队上有一个身披11号的大块头,屡屡给辽足禁区造成麻烦。如果不是哈吉经验丰富的话,说不定开场就让人家打进一个。

    那个11号大块头就是这个人吗?

    看到马西园肯定的眼神,欧楚良又扫了一眼名字:卢卡.托尼,出生于佛罗伦萨。

    欧楚良思忖了几分钟,他想起了之前在海埂春训时的经历。

    在海埂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