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不好!”。

    而在君主时代,即便是再有才学,有经世之才之人,还是要得到君主之赏识其才有可能发光发亮。

    然周亚夫虽是文帝慧眼识人,赏识之,提拔为了中尉。但在吴楚叛乱之时,敢令从未带兵参与过重大战事的周亚夫为太尉,节制汉之天下汉军领兵出战,天子刘启也确实是有识人之能也。

    固此,在周亚夫眼中,天子刘启既是自己要效忠之皇帝陛下,还是自己之伯乐,若是没有陛下,就没有他周亚夫之今日之尊荣与地位。

    如此周亚夫自然是对天子刘启异常之忠心,然周亚夫还是直性子火爆脾气之人,哪里忍的了有人当众胡言陛下之病。

    当即便怒斥道:“匹夫怎敢信口胡言陛下之事!谁人若再敢言之,休要怪本太尉不念同殿为臣之情”。

    周亚夫的一声吓骂,令在场之人再无一人敢言之,那几个适才谈论之人,更是加快步伐,灰溜溜的出宫而去之。

    天子病重,这消息便如瘟疫一般,在整个汉境之内传的沸沸扬扬。

    消息传开之后,特别是那些诸侯国中之诸侯王爷们,可是乐坏了,在他们之中大多可都是巴不得天子刘启早日殡天,那自己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若是能与先帝一般,在惠帝亡故之时入长安继位那可就是更好了………………

    但其表面上自然还是要装作是知道天子病重,自己担心的睡不着觉,夜不能寐,接着便是派使臣入长安探望天子。更还是有人要上书要亲自到长安看望天子,以表自己对天子之“忠心”。

    淮南王刘安便是如此想之,上次张释之检举其谋反,可是将其吓的不轻。但最终,倒霉的却不是他淮南王刘安,而是夺了刘安之军权,帮了朝廷大忙的张释之。

    此事在道义之上,张释之自然是有大功之人,但在上位者看来这可就是大不一样了,下臣而夺君主之权,这还得了,若是哪天让你做了大汉之丞相,见天子有何过错,难道还要率军逼宫不成?

    再说天子刘启与张释之两人之间本就有隙,若不是看在张释之已经是一行将就木之老者,说不定便不只是罢官如此简单了。

    固此,天子一封诏书传来,张释之便被免去了淮南国丞相之位。

    此时刘安当然是激动的上蹿下跳,命人自己写好的十余卷书抄录了数遍后,命人送入长安之中,要呈于太后。

    也不得不说,淮南王刘安在著书立说之上,还算的上是一大才,在政事之上当真是愚不可及。

    其派人送书给太后之事,天子刘启当即便知道了,然这在天子刘启眼中,其也不过是蚍蜉撼树,如蝼蚁一般。

    虽天子刘启什么也未说,其却已经在心中给刘安判了死刑了…………

    天子病了无暇处置政事,处置政务之事,自然是落在了百官之首,典领百官而辅佐天子治理国政的丞相身上。

    但天下谁人不知,汉家此时之丞相,乃是汉兴五十余年来最无能之丞相,上不能辅佐天子,下不能统御百官。

    固此,其丞相桃侯刘舍处置起政务来,是困难重重。

    天子刘启见其如此之为难,便下诏命太尉周亚夫与御史大夫晁错协同丞相一同处置政务。

    然刘启深思之后,便令刘荣亦到丞相府中去一同议事。

    将刘荣召至近前言明之后,刘荣便问道:“朝廷大事,岂是儿子所能言之”。

    闻言,天子刘启躺在床榻之上是呵呵笑道:“我儿入朝参政久矣,有何不可去矣?”。

    如此刘荣才应了下来,“儿臣遵命!”。

    翌日清晨,刘荣便早早起身乘车驾往丞相府中而去之。

    而到丞相府外之后,便遇到了同来此之晁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