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入得殿外,文帝便立即命殿中侍从宫女尽皆离去。整个大殿之中只剩下了文帝与太子两人。

    太子望着眼前虚弱的父亲,跪在榻边哭泣道“儿子不孝,父亲病重,我竟不能时时侍奉在父亲身边,此乃是儿子的罪过。

    我只希望上天能让父皇康复过来,如若苍天有眼,儿子愿以自己的性命,换父亲的安康呐!”说完太子更是痛哭流涕。

    听着太子的话,文帝便要挣扎着起身,太子连忙上前搀扶,待文帝坐正,便抬起颤巍巍得手要拉住太子,太子见此立即凑前双手握住父亲之手。

    拉着刘启的手,文帝奄奄一息的开口道:“我儿,朕已许久未这样叫你,朕清楚自己的身体,此刻朕自知已经时日无多,才命人将你召来嘱托于你”。

    “父亲不要如此说话,父亲定能康复如初,有什么事父亲尽管吩咐,儿子一定尽力而为”,太子哭着道。

    “我儿,朕走后,这大汉的江山社稷与天下黎民百姓便要交于你手,这千斤重担压于你身,你一定要将其担起。

    朕自二十余年前登基称帝,时至今日,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是怕死后无颜面对高皇帝及列祖列宗。

    朕相信你,定会成为一贤明之君,为我刘家治理好这天下,有时,朕也很感慨,感慨这上天为何不多给朕一点时间,朕还是很多未做之事,这些便都要交于你手为之。”

    说道此处只见文帝一阵猛咳,刘启赶忙起身轻抚父亲脊背为父亲顺气。

    太子劝道:“父亲,您暂不要言语,先休息一下”。

    文帝道: “此时朕若不言,只怕以后便再无机会可言,如今,我大汉方之匈奴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侵入我大汉的疆域,烧杀抢掠。

    自朕继位以来匈奴数次大规模侵入,且日常骚扰更是频繁,使我边地百姓不堪其苦,每每匈奴入侵,抢掠过后竟还要派公主前去和亲,朕为大汉天子,受命于天,竟还要受此之辱,但一想到如今天下百姓生计刚有好转,国力不胜,朕也只得隐忍,只能将消除我大汉边患希冀于后辈之身。

    且南边赵佗虽然表面称臣,但他其绝对是一居心叵测之徒,我儿你绝不能被他的表象所迷惑。

    如今我汉室最大之弊病,并不再此,而在于内患,在那些诸侯王身上,诸王占据天下半数以上的土地和人口,朕的召命在诸侯国中甚至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朕从各地属官处得知,有些诸侯王早已有了不臣知心,他们一个个都是自命不凡,都想有朝一日要登基称帝。

    晁错是你的老师,此人深知法家之精髓,因此朕才命他教导于你,令你早早学会如何驾驭众臣、百姓。

    他是一有才识之人,遇事可询问于他,且晁错此人曾数次建言于朕行削藩之策,但朕已力不从心,经过深思熟虑并未答应,他便是朕留于你的一把对付诸侯王的利剑。

    匈奴暂且只是肌肤之患,而解决诸侯王之事,不可再拖,要记住,攘外必先安内。

    贾谊与你安国侯皆是有大才之人,且对朝廷忠心耿耿,太子可重用他们,相信有许多棘手之事,他们会有解决之良策。

    做这些事,你定要谨记行之,不可操之过急,若一旦有什么变故,我大汉的天下便朝不保夕!

    如果你有什么危难,便去寻周勃之子周亚夫,自上次细柳营犒劳军士之时,朕便发现他是一统兵之才。

    朕走后,你要多多去参拜太后和你的母亲,朝政之事也可以请教她们,她们定能帮助于你。

    望着眼前泣不成声的太子,文帝又道:“启儿,你最大的缺点,便是容人之量不足,身为天子要海纳百川,虚怀如谷,要有容人之量。

    另外你的兄弟姐妹,朕也将之托付遇你,代朕好好照顾他们,朕知晓,你有时会不平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