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及梁王。

    此事一出,天下皆惊,文帝闻此,只得脱帽痛哭向母亲薄太后谢罪,并下诏申斥太子。

    刘启怎会不怨张释之,待刘启继位,张释之已入宫向天子请罪,但如今见天子如此,更是担忧,怕天子哪天又想起此事,又要治罪于他,因此才求以告老还乡…………

    天子刘启闻张释之之言,心中当然是愿意,但嘴上却不能如此说,开口道:“张卿秉公执法,乃我大汉名臣,怎能就此舍朕而去”。

    张释之只得行跪拜大礼道:“陛下,臣已老迈,老眼昏花,怎能再执掌廷尉此等重任,求陛下开恩”。

    天子刘启此时更是流露出‘不舍’的眼神,叹息道:“既然如此,朕便准许张卿之请,但张卿之能,天下罕有,不若张卿到淮南国任丞相如何?”。

    “谒者仆射王仡何在?”。

    一旁王仡凑前道:“臣王仡在”。

    “拟诏,赐张卿黄金万两,金千斤,蜀锦百匹,以彰张卿之功”。

    此时,天子刘启想到了父亲临终之时的嘱托,要有容人之量……

    王仡道:“诺”。

    张释之闻天子‘以章张卿之功’之言,心中更是害怕,口中只得道“诺,老臣谢陛下天恩”。

    俨然,张释之是低估了天子刘启的心胸,此事过后并未在意追究于他……

    而匈奴一方,得知汉朝有新皇帝继位,军臣单于在中行说的建言下,要荣这位汉朝新皇帝一些礼物,率五万精骑袭击雁门,烧杀抢掠,夺粮草以充军粮,抢百姓以为奴隶……

    待边关奏报呈至长安,天子刘启见此才真正得知父亲为何如此痛恨匈奴,在众臣百般进言下,只得又选派宗室公主,命使节前往匈奴和亲。

    ………………………………………………

    一日,未央宫麒麟殿内,内史晁错正在向天子刘启,进言削藩一事。

    “陛下,先帝曾说过,匈奴只是肌肤之患,而如今之诸侯王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如今疾病虽重,以猛药攻之,定可胜之。固臣请奏于陛下,行削藩之策,以安我大汉之江山社稷”。

    天子刘启闻晁错之言,也甚是忧虑,道:“先帝确曾说过此言,只是如今天下诸侯众多,若一味强要削藩,朕只怕到时社稷有危”。

    “陛下放心,臣已有万全之策,诸侯各王,多为骄奢淫逸之辈,陛下可选亲信之臣派往各诸侯国,明为诸侯王臣,实可暗查诸侯之罪证。到时,陛下持铁证再手,便可削其王国”。

    正当天子刘启与晁错详谈之际,谒者仆射王仡进殿请奏,道:“陛下,皇长子刘荣求见”。

    天子闻言,有些不悦,道:“朕朕非有言,非事无扰于朕”。

    王仡道:“陛下,皇长子确说有要事,才令臣传奏,要觐见陛下”。

    此时天子刘启也有些疑惑,刘荣寻自己有何事,便命王仡至殿外传诏刘荣。

    刘荣行礼道:“儿子刘荣见过父皇”。

    “朕闻谒者言,荣儿有要事寻朕,却为何?”。

    “禀报父皇,儿子刘荣求父皇答应,准儿儿子到霸陵为孝文皇帝守陵。

    祖父在世之时,对孩儿十分宠爱,如今祖父过世,儿子不能跟随祖父身旁侍奉,且孩儿身为皇子,却别无他法为父皇分忧。

    固来此求见父皇,准孩儿代父皇为祖父守陵”。

    天子闻此并未开口,晁错上前道:“陛下,皇长子殿下愿为陛下前往霸陵,为先皇守陵,足以见得皇子是至纯至孝之人,臣甚为感动,愿陛下批准。”

    刘启此时心中也有所动容,道:“荣儿有此心意,朕心甚慰。”

    待刘荣离去,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