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当的起丝公如此夸奖”。刘荣还可是知道袁盎此人的,俨然是一个老狐狸。定然不会下朝之后无缘无故的在此等候自己只为夸赞一番。

    刘荣笑道:“丝公在此等候,难道只为告知此事与我?”。

    “哈哈哈,殿下当真是聪慧过人,臣下却还有另外之事,固此才来寻殿下”。

    袁盎漏出一丝神秘的表情,言道:“殿下若无事,明日午后到臣下家中如何?

    臣下有要事告知殿下”。

    见袁盎如此神秘,刘荣便心道,既来之则安之,去就去。

    固此,笑道:“丝公乃是长者,长着邀我至其家,我怎能拒绝,明日午后定到丝公府中叨扰”。

    见刘荣应下,袁盎是抚须一笑,答道:“那明日臣下便在家中等候殿下到来”。

    言毕,袁盎便转身离去,刘荣也只得回自己殿中而去,搞不清这袁盎究竟何意。

    …………………………………………………………………………

    当夜,袁盎府中,窦婴在得知陛下正式下诏认命袁盎为太宰,便亲自至府中道贺。

    对于袁盎在朝中任职,窦婴自然是高兴,一者,他与袁盎乃是至交好友。二者两人皆是对晁错厌恶至极,如此在朝中反对晁错之人便又多了一人,固此怎会喜悦?

    待两人在府中坐定,窦婴大笑言道:“还要恭喜袁丝,从此便不用再回那吴国整日提心吊胆”。

    “詹事勿要如此说,此事还要多谢太后为我进言,改日见到太后再当面谢过太后”。

    说完此事,袁盎起身上前关上房门后,一脸正色对窦婴说道:“詹事,我有一大事要告知于你,你可愿信我?”。

    窦婴见袁盎脸色骤变,又闻此言,开口道:“自然,我与袁丝乃是至交好友,怎能不信袁丝?”。

    袁盎笑道:“此乃大善”。

    之后,袁盎凑到窦婴身旁问道:“詹事以为,如今朝中谁最得势?”。

    窦婴还以为袁盎要说何事,闻此言,有些不悦道:“我还以为是何事,自然是那御史大夫晁错”。

    “哈哈,詹事莫急,此次我言道之人绝非晁错,而是另有他人”。

    袁盎如此说,可是令窦婴便有些好奇,问到:“何人?”。

    袁盎凑上前对窦婴一脸严肃道:“那便是陛下之长子——刘荣!”。

    “虽陛下命皇长子殿下入朝参政,近些时日也做了一些震动朝野之事。但前些时日陛下还曾言要立梁王为储君,固此怎会是皇长子得势”。

    闻言,袁盎是抚须大笑:“詹事怎还言立梁王为储君之事。那是来长安之时,我便已告知詹事,陛下绝无可能立梁王未储。

    再者,那夜詹事曾劝陛下,言道我大汉自高皇帝起便从未有过兄终弟及之事,固此即便是陛下有意立梁王也绝不可行”。

    想到来长安路上之情形,袁盎又道:“梁王此人骄奢淫逸,不知收敛,陛下如此睿智,怎会不识得他之本心。

    且前有大汉之祖制再前,满朝众臣定然也不会应允此事”。

    历史上梁王刘武还真是被以袁盎为首的朝臣所干涉最终丧失了那立为皇太弟的机会。

    吴楚七国叛乱一平,天子便立即册封刘荣为太子。但不过三年刘荣被废,他便又立即活跃起来。

    连忙进宫求见窦太后,窦太后扬言要刘启立即立梁王为储君,天子刘启是满口答应,转身便去告知朝臣商议。

    于是以袁盎为首的一众大臣死谏太后窦漪房,最终才得以令太后改口,从此再不提立梁王之事。

    刘武知道后,竟然派刺客入长安将那数名朝中大臣尽皆刺杀而死,当真是丧心病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