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老百姓用他们朴实无华的话语,选择了燕云大都督府。至于大宋朝廷,谁知道那是谁的?

    整个河北之地,林冲率军几乎就是武装巡游,便轻松的全部拿下来。

    可以说,在燕云大都督府突然发动的攻势面前,大宋朝廷的反应之迟钝,地方抵抗之微弱叫人咋舌。

    林冲率领的一万大军数量不仅没有减少,相反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顿兵河,南边界的时候已经足有五万人马。

    这还是他留够了驻守人马,还在不影响河北地方秩序的情况下,抽调的地方禁军和厢军,主要目的也不是看上了他们的垃圾战斗力,而是担心这么多的地方军队在眼下的局面乱来,破坏了地方秩序。

    没错,林冲按照燕云大都督府的命令行事,一点都不敢对跟随而来的投降地方禁军和厢军放松警惕。

    这些家伙打仗不行,祸害百姓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燕云大都督府早就对他们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自然不会留出丝毫漏洞叫这些家伙钻。

    而另一边的东京汴梁城,却是乱成了一锅粥。

    大怂君臣怎么也没想到,燕云大都督府竟然突然发难,然后局面崩坏的速度之快,简直叫他们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京东东西两路在半月时间内完全陷落,甚至没有掀起丝毫浪花。

    河北也是一样,只是多花费了燕云大军半个月的接收时间。

    可以说,大宋北方疆域,只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便少了大半,速度快得叫人瞠目结舌。

    只剩下一个河东,可大宋君臣基本已经将河东放弃。

    谁叫此时河东唯一能打的军队,就是梁山大军。

    能指望被童贯抛弃的梁山大军,和大宋朝廷一条心么?

    道君皇帝除了痛骂乱臣贼子,以及一帮子废物点心之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宋江山版图迅速减少。

    要说他心中多愤怒不见得,更多的则是惶恐不安。

    燕云大军都还没杀奔河,南地界,道君皇帝已是一日三惊,心中想着的都是迁都跑路。

    至于依仗汴梁高大城池和燕云大军决一死战,没可能的。

    道君皇帝没这样破釜沉舟的勇气,也不想孤注一掷拼命。

    再说了,东京禁军号称八十万,真正的人马怕是只有二十万出头,而且全都被将门弄废了。

    这些,道君皇帝心中还是十分清楚的,根本就不能指望。

    之前两征辽国,战死失踪的汴梁禁军超过十万,眼下的汴梁禁军啧啧……

    正因为看出了道君皇帝的心思,所以蔡京和童贯等朝堂大佬,对于应对燕云大军的兵锋并不积极。

    道君皇帝自己都不在乎自家江山,他们这些臣子又急个什么劲?

    一个不好,甚至可能会被道君皇帝留下抵抗燕云大军,那才是真的悲催.

    当然,若是燕云大军表现出了足够的凶残,对投降的大宋官员鸡犬不留的话,指不定童贯等人还要拼一把。

    可实际上,燕云大都督府对于投降的大宋官员,不说有多优待吧,起码也没有刻意羞辱。

    民愤极大的,在公审大会上宣布罪名直接砍头,尽管如此依旧叫大宋的士大夫们不满,却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天下都快要改姓了,再想像大宋这般优待士大夫,怕是在想屁吃。

    至于没多少劣迹的投降官员,暂时羁押是少不了的,有些情节严重的还得抄家,可燕云大军的手段真心算不得酷烈。

    蔡京和童贯等人自问作恶还算属于不用杀头的范畴,实在不行跟着道君皇帝到南海外的大岛厮混,起码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