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但林先生的心里,却在深爱着他的妻子。此人正气凛然,这样的人才,当初朝廷却不能委以重任,偏偏却让其誓死反抗,你想这样的大清,又怎么会不亡呢。”

    人才流落,仗剑江湖;高高的朝堂,再无英才登上,或英才根本不屑去登,这朝廷真早该寿终正寝了。李克定以前就想清楚了,大清灭亡的方式,在太平天国祸乱南方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定局。

    言念及此,李克定沉思着说:“当初顺治康熙时,能收天下之才而用。就是后来,还有李鸿章、张之洞等忠臣能臣。可惜年轻的才俊没能接续上来。为国者,首先应该学会用人,想那大清,权力中枢被皇亲国戚牢牢占据,不能发奋图强。最后十几年,更是人才凋零,这就是气数吧。”

    柳之思一时来了兴致,也想对李克定讲讲岳如盈的理想国,好叫他以后不要在岳如盈的蛊惑之下,对理想国生起报效之念,便说道:“伐冰之家,不蓄聚敛之臣。大清到了最后,遍地贪腐;据说前明亡时,崇祯皇帝连军饷都筹措不齐,可王公大臣却个个家财万贯。大清到了最后,也没有可供支配的军饷,内中缘故,不仅让人唏嘘!更值得为国者引以为鉴。咱们都知道岳如盈在绿岛之上,建立了理想国,她首先注重的就是经济和财政,所以不断开拓土地,增加人口,往来商业。这一点,北洋却是有所不及。岳如盈身为莲花妃子,能够经济理想国,算得上一个开明君主。”

    李克定说道:“也就是一个君主而已,离真正的共和还差之很远。”

    柳之思提及北洋,让李克定想到了当今的形势,各军阀拥兵自重,尽其所能发展武力,未免替黎民忧心。想起明天要去见师父普云,必然会问起当今形势,有感于此,便要听听柳之思的看法,说道:“之思,你看咱们华夏,一治一乱,往复循环,已经两千多年了,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难不成,兴亡更替就是一个死结,看以前的大明,当初的大清,到晚期天子都成了孤家寡人,败的何其相似。”

    “可不是嘛。”柳之思笑看着李克定,已然明白他是要和自己探讨什么,遂说道,“你明天要去见普云先生,这是提前做功课了?”

    李克定抬手在柳之思头上抚了一抚,笑道:“你个鬼精灵,什么都瞒不过你。”

    柳之思略侧了侧头,微笑说:“好吧,我就跟你讲一讲,免得让你师父责备你不够用功。你想吧,当初李自成进逼北京,崇祯皇帝死社稷;袁世凯逼宫,隆裕太后哭朝堂,都成了孤家寡人。所以说嘛,不管大明也好,还是大清也好,它们的灭亡,都在于民心尽失。你看看现如今,国家的前途,有谁还真正关心,恐怕已经和晚明、晚清一样,寥寥无几了。”

    柳之思对世事的认知,要比李克定更为现实,她知道各种人际关系的复杂,人性的贪婪无度,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为了让李克定以后不至于被人算计,需要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柳之思又说,“克定,你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能够如此,固然是好事。但我觉得,你更需知道的是,天命之不可违,也不能违。比如现下官员和豪强吧,他们相互勾结,导致贪腐横行,政治无法清明,可谓病入膏肓,国家如何还能好呢?”

    李克定一直心恨贪腐,却也无能无力,因钦佩柳之思,便请教她说:“依你之见,当今这贪腐之风,如何才能够有效制止呢?”

    柳之思似胸有成竹,不用片刻思考,当即回答:“贪腐之风,如冰冻三尺的腊月,滴水而下,落地成冰。只靠小打小闹的反对,根本不能制止贪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行一场真正的大变革。你想吧,在当今的形势之下,民众也是被逼无奈,他们有事要求官员,就不得不去行贿,你可见过,不行贿能够办不成事情的。”

    李克定并未听出柳之思的曲中之意,问道:“贪腐的死结,就在于人的贪婪,如果正了人心,就能够彻底根治,对吗?”

    “不对。”柳之思摇了摇头,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