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为七重,一重比一重难。但越往上练,阴力就越浑厚。练阴功首先就得先感知到阴气的存在,阴气就好比空气一样,就围绕在我们身边。”

    我上下左右前后都看了看,哪里有什么阴气来着?

    师父又道:“你有先天的阴阳眼,其实我也是。那些没有的人就麻烦一些,还需要用外力后天开启。有了阴阳眼才能看到鬼身上的怨气,那也是阴气的一种。我先将口诀传给你,你默念口诀,再细细观察,看能不能找到?”

    “天地伊始,乾坤已定,两仪相生,阴阳并行。日为阳,地为阴。日光普照,遂生阳气,地灵弥漫,即为阴气......”

    师父嘴里叽里呱啦地念出一大串的古文,我都傻眼了,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还好他念几句就停一停,用白话跟我解释一番,待我领会了再接着教下一段。那口诀也不算长,有一百来个字,大概讲的就是阴气到底是怎么来的,是怎样存在的,又应该如何才能感知到。到了最后一小段,才真正教人怎么将阴气引入体内,并照顺序在各个穴位间流转。运转一周就是一个小周天,七七四十九个小周天便是一个大周天。第一重的功法便只要求初学者每天运行一个周天即可,这也是初学者的极限,再强行修炼便会超出自己的丹田负荷,并无益处。

    师父念完了一遍,就让我背口诀。我平时最怕背书了,但这会儿只好硬着头皮上。勉强背了一个小时,我才终于大概大概能背下来了,但偶尔还是需要师父提醒一下。我问师父这口诀叫什么?师父又支支吾吾,最后说就叫归山诀。龟你个大头鬼哦!明显又是在瞎掰忽悠我!

    修炼阴功的姿势也与那些修道的打坐入定不一样,其实更应该说是相反的。师父解释说,道修打坐都是盘腿。足心向上,手心也向上,用头顶的百会穴去灌导阳气入体。因为根据他们的理论,阳气由天上来,所以姿态要“迎上”。我们则恰恰相反,认为阴气是从地心深处来,姿态就要“取下”。一般就是赤足站在地上,或者坐着也行,但双足要与地面接触,手臂自然垂下,掌心朝地,再用鼻息自下而上地吸取阴气入体。我觉得还是阴修的修炼姿势更正常一些,那些道士盘着腿,把脚心掰上来,反而看着别别扭扭的。

    不过,不管是道修还是阴修,修炼时都一定要抛除掉一切杂念,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皆称为入定。我光着脚丫站在冰凉的地板上,眼观鼻,鼻观心,心中默念着口诀。默念三遍过后,我睁开眼睛,仔细观察周围。

    很淡很淡,像薄雾一样的稀薄气体,在空气中漂浮着。这真的跟我在那些鬼身上看到的怨气很像,只是没有那么浓密而已。观察了一会儿,那些薄雾般的阴气又从我的眼前消失了,我又看不到了。

    “这很正常,你才第一次感知阴气,能直接看到就已经算不错的了。”师父难得地夸奖我,接着又道:“以后等你每天坚持修炼,自然而然就随时都能看见,也习以为常了。另外,我当年选在这家小院租住,也是因为它的特殊位置。”

    师父带我出到院子里,指着院子围墙外的山坡道:“这院子后面便挨着山坡,再往上其实就是乱葬岗了。只是我们平时都是由排头村的公共墓地走上去,你可能没有注意到而已。所以这里的阴气还是比较重的,适合我们修炼阴功。”

    当晚,我在师父的指导下,依照他传授的运气方法,开始尝试平生来的第一次炼气修行。我心中默念口诀,先入定了一会儿,便慢慢开始进入忘我境界。起初,我只感觉到心境平和,周遭事物一片肃静,并无异样。又不知过了多久,一丝细微的奇异感觉渐渐清晰,我似乎感应到了一丝凉意,从我的鼻孔吸入。我知道那就是阴气了。那股凉意越来越明显,进入体内后我感觉浑身凉爽,犹如夏天泡在凉水中一般舒服。

    但这时光懂吸取阴气入体可不行,过一会儿便随着呼吸吐出去了。我又依照着口诀,以意念将入体的阴气聚成一缕细细的溪流,缓缓地在五脏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