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的模样,弹完筝要钱的时候,竟还没个殷勤脸色。

    怎么着,开封城的娘们儿,都被城里的男人当仙女供着不成?若没自己这样的军人在边关拼命,她们怕是早就教北蛮子们掳走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头上这片天空下的井底之蛙。

    每个人在旁人眼里的不智之举,也往往都有他的心里根源。

    刘延庆目前的见识与思维水平,就这么点儿格局。

    他的所作所为,在姚欢看来很莫名其妙(他一个堂堂鄜延路路帅的当红马仔,难道还舍不得赏百八十文的铜钱?),可在刘延庆心里头,自己的举动,没有半分丢人的。

    本来,童贯出面,将这不知好歹的乐师,以及过来看热闹小弱鸡儿文士少年轰走也就得了,然而他们那种文人对武人的明显鄙薄之意,令刘延庆的怒火腾地又冒了上来。

    “这几位读过书的小公子,我刘延庆是个大老粗,确实不知,满开封城,竟找不出一个弹曲子能有点气力的乐师。更不晓得,原来到了这开封地界,读书人也都和强盗没甚么分别,说要你掏钱,你就得掏钱。”

    “这位刘将军,”门边的小师姐打断他,怒目相向道,“今日的琴资,我徐好好可以不要,但这架筝,是我师傅传给我的,你将这筝拂到了地上,就是辱我师门,你须向这架筝赔礼!”

    刘延庆一拍桌子:“你有本事,弹个两军对阵的曲子出来,给老子听听,老子就给你这破琴作揖行礼。”

    赵明诚闻言也怒道:“弦歌本就为雅意而响,岂是你这军汉能懂的!”

    杠上了,杠上了!

    姚欢虽晓得刘延庆蛮横在先,但她同时也感慨,你们这些斯文音乐家和翩翩少年郎,与不在一个频道的人较甚么劲儿呢。

    或许,古人,就是这么认一个“理”字。

    扶着徐好好的李师师,其实心中,与姚欢想的,也差不多。

    李师师从前在云山小院里,没少接待过章惇要笼络的边将军人,她随刘锡在熙州,更是见多了军营莽夫。

    李师师比小师姐徐好好年长两三岁,阅历更是远远比这每日只在正店酒楼给文士们弹《高山流水》的女子多。李师师能够明白,心远地自偏,对付这些自己看不上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完流程,不再纠缠。

    她于是轻轻拉了拉徐好好的袖摆,也不敢多说,只柔声劝:“吾等告辞吧。”

    徐好好却甩开她。

    这女子不知怎么一琢磨,侧过头盯着李师师:“听说你也去了西北,师妹教教我,两军交战的曲子,该怎么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