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否则,地方不够。

    在反斜面战壕里,负责整理老兵遗体的人发现,死去老兵胸口的口袋里,有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

    一个女人搂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穿着夹袄的女人显得有些拘谨,倒是孩子,笑得很灿烂,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泽。

    或许,这是村里的女人和孩子第一次进城照相,耗费不少的钱财,为了寄给远方的丈夫和父亲,让他知道,一切都好。

    丈夫和父亲见到了自己的妻和儿,但是,他的妻和儿,以后却再也见不到他了。

    一次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负责整理遗体的年轻士兵,捏着照片,嚎啕大哭,为这个自己不过相处了两日的战友。

    将照片郑重的放进自己的口袋,那是老兵最后的牵挂,那他就帮他完成牵挂,如果他能活着的话。

    摘下老兵身上还挂着的驳壳枪,将泥土覆盖于已经苍白的脸上,曾经因为日军炮火恐惧的浑身发抖的年轻士兵,因为牺牲,因为牵挂,已经蜕变。

    这,就是传承,并不会因为牺牲而结束,却因为牺牲而延续。

    一个一个,一代一代。

    日军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要早的多败退下去,或许在那一刻他们深深明白那帮二鬼子兄弟为何会跑得那么快。

    狂轰近五十分钟的炮击对中国守军的伤害显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从炮火中生存下来的对手的火力也比他们想象中要强的多,哪怕他们已经很小心翼翼。

    依旧笼罩在战场上的硝烟阻挡了中方守军的视线同样也遮住了日军的眼睛,直到180多名日军冲到距离主阵地50多米,双方才开始开枪。

    几乎是几秒钟之后就可以肉搏的距离,让中日双方的炮兵都只能做壁上观。

    这个时候,冲锋枪和驳壳枪的优势就完美的展现出来了。

    远超三八式步枪的恐怖的射速死死的将100多名日军压制在五十米开外动弹不得,位于其后的92式重机枪拿仰角位置的冲锋枪火力点毫无办法,两百多米外早已准备好的掷弹筒小组也只能盲目的冲硝烟中的阵地投掷榴弹,想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射击自然也收不到多大的效果。

    反而日军这会儿是极为后悔自己跑的太快距离中国守军阵地太近。

    本身就居高临下,50米的距离,已经足够几个膀大腰圆的士兵从战壕里将更容易发力投掷的长柄手榴弹投掷过去。

    尤其是蔡大刀,让迟大奎见识到这个自信到近乎骄傲的暂2师手枪连少尉骄傲的资本,那简直就是个人形迫击炮。

    本身就膀大腰圆,一看就是个身高力大近身肉搏的好材料,但能让他左右开弓一口气连续将十几枚手榴弹投掷超过60米的能耐,还真不是完全靠力气,腰肩背协调的发力展现出极高的训练水准。

    别看迟大奎是刀术总教头,常年的刀术训练让他一身气力绝对少有人能比,但跟这位专业的投弹水平相比,他还真差了一个档次。

    蔡大刀厉害了,日军自然就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