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的中国军队一样,双方角色来了个完美的互换。

    世事之奇妙,莫过于此。

    日军掷弹筒兵还有不少,大约有十几具之多,一轮榴弹打下来,也炸得重机枪阵地上硝烟弥漫,连续有两挺重机枪被摧毁,剩下的都连忙抬着重机枪转移。

    但日军有掷弹筒兵,217团也有,一个步兵连同样有六具,他们可能射击精准度比不上这些日军老兵,但他们现在距离的近啊!直线距离不超过300米,射击起来的难度就小了很多。

    4个步兵连就有24具,在出击之前,他们收到的命令就是找到日军的重机枪或是掷弹筒兵,干掉他们。

    20多具掷弹筒几乎在30秒之内就向着敢于发射榴弹的日军掷弹筒兵进行报复反击。

    同样炸得日军阵地上硝烟弥漫。

    这一招,却是刘浪向王长海建议的,以掷弹筒兵反制掷弹筒兵。而且,刘浪在向王长海建议战术的时候,特意交待,每个掷弹筒小组周围,最少配备四名精准射手,他们的存在,就是对敢于向掷弹筒兵射击的日军进行反狙杀。

    虽然不是很明白狙杀是什么意思,但是做为一名战场经验无比丰富的军人,老王敏感的意识到战场上打冷枪的重要性。

    四名精准射手配合一具掷弹筒小组,既可以对攻击距离达500米的掷弹筒小组进行保护,还可以利用射术来射杀日军,简直就是要命的组合。

    于是,在战场的后方,就有了这样24个既可以远攻重机枪也可以近距离攻击步兵的特殊战斗小组。

    在实战中果然收到了奇效,但凡是偷偷摸摸向掷弹筒小组射击的日军,基本上都会被悄悄埋伏在周边由精锐老兵中选拔而出的4个精准射手给盯上,就算没射杀他们,精准的反击也可以让他们只能躲进战壕,掷弹筒小组两名士兵的受威胁度大幅度下降。

    掷弹筒小组压制了对方的掷弹筒,重机枪又重新发言,匍匐在地上的步兵们又开始勾着腰前进。

    日军重机枪和轻机枪迫不得已只能射击进行压制,然后,他们就遭到了来自于远方的打击,除了掷弹筒,还有217团的4门82迫击炮,那可是217团的杀手锏。

    就躲在600米外,等着日军的重机枪出现。

    处于谨慎,这次没动用山炮,但光是这些掷弹筒和迫击炮就已经让日军痛苦不堪了,重机枪被撵得像狗,打空一个三十发弹板,就得抬着重机枪跑路,否则就有可能被凌空砸过来的迫击炮炮弹和掷弹筒榴弹给盯上。

    三十发子弹和轻机枪的二十发又有什么区别?根本形成不了连续性的压制火力。

    缺乏重火力的日军被217团生生压制的重机枪变轻机枪,你说憋屈不憋屈?

    再憋屈,也得眼睁睁的看着两个步兵连一点点向阵地前沿接近,那种心情,别提了,既憋屈又绝望,其中还夹杂着一种极为古怪的如释重负情绪。

    貌似是,既然打不过,咱就逃吧!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是的,有些事儿,只要踏过底线一次,下次再干,就坦然的多了。

    比如,只要去一趟青楼,以后你就是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