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陷入黑暗的现在。

    忐忑的北方民众们手拿报纸,首先看到的是关于大捷的新闻。

    发自一线经过北方军事委员会审定的战地报告详细记录了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于喜峰口夜袭战的战报:

    我第109旅自少将旅长赵登宇以下2000余官兵,于3月11日夜,绕行潘家口,出长城,于喜峰口以西,对日寇四处高地进行破袭战,所有官兵皆以大刀和手榴弹为主要武器,激战6小时,毙敌700余,复高地阵地两处。

    这恐怕还是北方军事委员会第一次将一场算不上大规模的战斗以无比详实的数据向北方民众公布。

    毕竟,一场中方投入兵力不过2000余的战斗在拥有超过二十万兵力的中国军方以及拥有超过四万关东军和三万日伪军的日本军方来说,实在够不上级别。

    但,这场歼敌700的胜利,对于此时的中国北方军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原来,日军也不是不可以战胜的。

    两年前,他们占了东北三省,数十万东北军丢了中国最肥沃的土地和最大的工业基地。

    现在,他们占领了热河,一直打到了民族曾经最可信赖的万里长城,中国,还能退吗?还能赢得这场由日寇不断的贪婪引起的战争吗?

    没人能给出答案!

    但现在,第29军属下这个步兵旅2000官兵,用事实给出答案。

    只要敢拼命,日本人也会死的,也会怕的!

    北平城内,所有人奔走相告,不管是穿着传统长袍的读书人,还是穿着厚实夹袄的商人,又或是在这个大冷天也穿着夹袄的劳力,不管他们认识不认识字,也不管他们有没有钱,有没有地位。

    在得到这个消息后,都欢呼雀跃,仿佛这场仗已经胜了,日本人不会打过长城,平津可以守卫,华北可以守卫,整个中国可以守卫。

    哪怕是一场梦,至少梦的开头很美。

    在北平城的城根下,一群衣衫褴褛面露着菜色的人们,围在了一起。

    他们是在这里等活儿的人,等着雇主前来召唤他们,给他们一个搬运货物或是其他使用力气的活儿,从而赚得一天的饭钱。他们每一个人后面,都有好几张嗷嗷待哺的嘴,等着他们带回去米面。

    平时这样围着,一定是来了个不错的雇主,他们可以努力展现着自己薄得不能再薄的夹袄下足够的力气。

    但今天,却不是。

    那是个戴着眼镜的老先生。

    给他们读今天的报纸。

    关于大捷的欢呼早已完结,他们现在无比安静,安静的听老先生读着报纸头版上另一个标题为“战场日记”的文字。

    老先生仔仔细细小心翼翼地读着,仿佛生怕漏掉一个字。他所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是不时撩起衣角,擦拭镜片。

    因为,那上面,不时会染上水色。